7. 如何快速掌握定期报告的要点?
作为普通投资者,对年报的阅读、分析和研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投资者想要了解和研究的主要信息往往集中在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管理层讨论和分析、重要事项和财务报告这四个重要部分,抓住了这些部分的要点,投资者就可以对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一,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部分,向投资者提供了上市公司的主要情况和报告期内的诸如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基本的财务数据和指标;
其二,管理层讨论和分析是对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数据、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以及报告期内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的讨论与分析,以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可能的变化。
其三,重要事项主要涉及重大诉讼、担保等可能是公司未来正常生产经营的“隐患”的事项、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股东等承诺相关方做出的承诺事项、关联交易和并购等,这些事项可能对投资者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是投资者揭开公司“美丽”面纱的主要信息来源。
其四,财务报告则包括审计报告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在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就定期报告本身编制时是否规范、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向投资者提供了一份专业的报告,是投资者从定期报告中发掘有价值线索的关键。
投资者初步了解以上内容后,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大致确定该定期报告是否有进一步详尽、认真分析的必要与价值,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8.什么是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
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是上市公司“预先”披露业绩的两种方式,是在定期报告披露之前,上市公司对报告期的业绩提前进行预告或报告,目的是在正式财务报告披露之前,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投资者可以在每年年初,关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看上市公司是否对上一报告期的业绩作出业绩预告或快报。
业绩预告是对公司当期业绩的“预测”。因为是预估,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往往是一个区间值,譬如归母净利润下限至上限,净利润增速的下限至上限,且数字的准确性无法完全保证。根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如果出现年度净利润为负值,或者业绩与上年度相比上升或下降50%,或者实现扭亏为盈,或者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等情形时,应当进行业绩预告。
业绩快报是上市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结束后、定期报告公告前,初步披露主要会计数据和经营指标,其字面意思突出一个“快”字。相较业绩预告而言,业绩快报能呈现较准确的数值,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平性。
9.什么叫“预亏”、“预盈”、“预增”、“预减”?
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时,需要在公告中披露具体的盈亏数值。同时,为了便于投资者获取信息,部分公司也会在公告标题中包含定性的表述,如预亏、预盈、预增、预减等。“预亏”是指上市公司预告当期发生亏损;“预盈”是指上市公司预告当期扭亏为盈;“预增”是指上市公司预计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上升;“预减”是指上市公司预计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下降。
预亏、预减和预盈、预增具有相反的含义,前者通常说明公司的业绩出现亏损或者增长放缓,后者则表明公司出现盈利或增速加快。上市公司通过及时披露公司的经营以及盈余信息,可以降低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前释放业绩风险或利好消息,减少定期报告披露时公司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投资者也可以相应进行风险规避或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