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通常被认为是“硬通货、抗通胀”的保值代表,深受一部分投资者的喜爱。而黄金制品在生活中也与大家关系密切,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千足金、K金之类的说法。其实以上这些都是对黄金制品成色的不同表示方法,黄金制品的纯度(含金量)一般叫做“成”或者“成色”。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黄金制品成色具体的命名方法。
市场上的黄金制品成色标识分为两种:一种是K金,如 G18K和 G24K。早在1914年,国际上定义24K金作为100%的纯金,1K黄金的含金量是100%/24=4.166666%。如此,就可以推算出不同数字代表的黄金含量,12K金的含金量:12×4.166666%=50%;18K金的含金量:18×4.166666%=75.0%;22K金的含金量:22×4.166666%=91.665%。由此也可以看出,数字越大,则代表的黄金成色越高。但事实上,24K金的说法只存在于理论层面,现实层面并没有百分之白的黄金。如果投资者看到商家说提供的是24K金,那么应该了解其实际含金量为99.998%,而不是100%,同时若销售中标有24K金也不符合国家标准。
还有一种黄金制品成色的表示方法是直接用含量百分比来表示,通常是将黄金重量分成1000 份的表示法,如金件上标注9999的为99.99%。以上就是两种标志黄金制品成色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不时听到千足金的说法,事实上,这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的《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正式颁布之前的说法,即把千足金认为是含金量千分数不小于999的金。在首饰上的印记为“千足金”、“999金”或“g999”。
而在2016年5月起该修改单正式实施,将“足金”(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0‰)取代“千足金”(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9‰)这一说法。新规中表示,足金即是标准规定的首饰产品的最高纯度,拿金含量达到999.0‰的和田玉戒指举例来说,符合新规标准的命名应该为“足金和田玉戒指”,其印记也应该标为“足金”。
新规的实施,并非降低行业标准,而是统一了行业规范,同时也更契合黄金饰品的特性:含金量过高的黄金首饰硬度低且其款式也会受到限制,而含金量990‰的产品外形和含金量999‰的产品并无二致,且还可以有更多美观的款式供消费者选择,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现在有些金店为了促成投资者有更高额度的下单,仍旧会使用“千足金”这一说法,甚至为了博眼球还会使用“万足金”的说法。但是,投资者需要明确,在我国颁布的修改单之中,“足金”就是标准中规定的首饰产品的最高纯度。此外,我国对黄金制品印记和标识牌有规定,一般要求有生产企业代号含量印记等,如果没有印记就是不合格产品。当然,特别细小的制品可以不打标记。下一回,我们在购买黄金制品时,可别光听,也要瞅一瞅、想一想,千万别头脑一热就开始买买买模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