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15”之“以案说险”系列:关于购买保险产品正确使用合同身份的消费提示

案例:近期,吕先生向保险公司反映,称自己退保的钱迟迟没有到账。经核实,吕先生为帮朋友开票,投保时将其朋友公司作为投保人。办理完退保手续后,发现退保只能将钱退给投保人,却不料其朋友不愿配合退保,最终吕先生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此事。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提示您,购买保险产品务必注意以下三点。 一、谨慎选择投保人身份,投保切忌“讲人情” 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填写的内容,将决定此人在保险合同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在投保时,消费者务必选择正确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以免发生案例类似纠纷。 二、妥善保管保险合同,材料切忌“随手丢” 保险合同是保险权益的重要凭证,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后要妥善保管合同,以便在发生保险事故或退保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此外,消费者还要重点关注保险合同中退保、续保等保险责任条款,以及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高效化解合同纠纷,维权切忌“乱投医” 在保险纠纷发生时,金融消费者切忌轻信“代理维权”误导,应尽快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主动说明真实情况及合理诉求,确保高效化解。当保险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向专门的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依规求偿。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2024-03-19 11:20:02

“3·15”之“以案说险”系列:关于防范“百亿补贴”理财诈骗的消费提示

案例:王阿姨接到自称为“百亿补贴”客服的电话,称其由于参与了“百亿补贴”理财活动,后续每月将自动扣除相应费用。为避免扣费,王阿姨听信该“客服”,并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了一款屏幕共享软件,且将银行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全部告知该“客服”,操作不久后便陆续收到扣款短信。经联系银行询问,王阿姨才得知遭遇了电信诈骗。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提示您: 一、陌生来电勿轻信,官方渠道先核实 当前,各家金融机构推出各类理财产品,名称、产品结构也是“百花齐放”,客户在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时,务必通过金融机构网点、官网、官方APP等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在投资了理财产品,或参加了某金融机构的理财沟通会后,如有任何疑问,应第一时间拨打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确认产品详细信息,不要轻信任何陌生来电。 二、“共享屏幕”有风险,可疑软件勿下载 金融消费者接到陌生来电提出的“共享屏幕”请求时,务必提高警惕,“共享屏幕”存在一定风险,不法分子可通过“共享屏幕”获取客户脸部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个人重要信息。当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下载各类远程视频共享软件等操作时,一定要果断拒绝,避免成为新型诈骗的“中招者”。 三、个人信息勿泄露,安全意识存心头 金融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务必保护好银行卡号、身份证号、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切勿轻易泄露给他人,也不要在社交平台中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常常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定期更新用户名及密码,切实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2024-03-19 11:19:03

全国首例!网络直播收5千万“打赏”,多名主播因涉嫌洗钱罪被提起公诉

近日,浦东新区检察院官微公布了一例利用网络直播打赏实施洗钱犯罪的案件。据悉,这是全国首例该类型的系列案件。该院以涉嫌洗钱罪对某平台主播李某、王某、贾某、方某等4人提起公诉。 经查,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犯罪嫌疑人于某(另案处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后设立Z集团等多家关联公司,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采用广告、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宣传,承诺高额年化收益,通过线下门店向不特定公众销售融资租赁收益权拆分类理财产品,非法募集资金12亿余元,未兑付本金7亿余元。 其中,大量投资款通过直播打赏的方式流入了一个知名直播平台。最终检察官锁定了包括平台头部主播李某在内的4名主播。 2018年,于某以“大哥”的名义在李某的直播间里打赏,后来两人加了微信,成了朋友。此后李某跟随于某出入高档饭店、出国旅游,参加游艇会等,他甚至还在于某的Z集团里开过直播。与此同时,于某在他直播间里打赏的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同样与之交往密切的还有同一直播平台的主播王某、贾某、方某。 李某等人逐渐对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心知肚明,还当起了“洗白”集资诈骗犯罪所得的“掮客”。 2018年至2020年年中期间,李某等4人通过在直播期间接受打赏的方式收取赃款,并通过提现、转账等方式洗兑打赏资金,以此为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清洗和转移赃款。 经司法机关全面审查上游犯罪资金的流转情况,证实集资诈骗款通过平台主播李某等人回流集资诈骗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涉案资金超过5000万元。2022年6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023年12月,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4人提起公诉。3名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其中1人退赔全部赃款,2人退赔绝大部分赃款。 在此案的办理过程中,检察官窥得直播平台上一种“打赏回流”的生态,而这种生态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温床。 据悉,直播打赏资金“回流”是直播主播间一种默认的潜规则,主播为了留住在直播间里花钱豪爽的大客户,或是为了获得更多打赏博取关注度,与打赏者约定按比例返还打赏收益。 浦东新区检察院表示,对于这种“直播打赏返现是行业潜规则”的生态,平台并无监管和限制,对高频次、高金额的异常打赏行为也没有监测预警,导致打赏活动成为了犯罪分子的洗钱通道。另外还发现,涉案直播平台还开通了对公账户充值通道,导致大额公司资金流可以成为直播打赏资金来源。 同时,直播平台上还出现了一种倒卖平台币或代充平台币的“币商”职业,由于平台对大量购币的“币商”没有审核机制,使“币商”也成为打赏行业的灰色地带的一环,用户、主播及其工作室均可通过向币商直接购买数百万元平台币或打赏礼物的方式逃避监管。 2023年12月,浦东新区检察院向涉案平台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平台针对行业内已经形成的所谓“打赏返现潜规则”,纠正主播对此的错误认知,禁止打赏回流行为;严格落实直播平台打赏行为实名认证制度,加强对大额打赏和大额购币的监管,对一定金额以上的直播打赏行为可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手机验证等多种身份比对认证,或要求用户关联实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形成多重身份验证,确保用户身份和资金来源可追溯;建议平台取消或严格限制公司账户可以直接入金为他人账户充值购买打赏币的通道,要求主播和平台通过本人实名、单一指定的账户进行收益分成和结算,方便反洗钱部门对非法资金流和大额取现行为追踪。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界面新闻

2024-03-05 15:54:56

2023年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

记者3月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14万余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万余人。 面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态势,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全链条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同推动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会同公安部联合督办3批13起重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展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交办督办涉4万余名缅北“回流”人员案件,全力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围绕重点行业个人信息保护、“两卡”管理、企业反诈义务履行等,立案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60余件。 检察办案发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人员呈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特征。三类受害群体应予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喜欢网络游戏、乐于追星等特点,以出售游戏点卡、皮肤、为明星投票打榜等为名实施诈骗;老年人,犯罪分子往往以投资养老产业、销售收藏品或保健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等为名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全职妈妈”,犯罪分子利用“全职妈妈”无固定收入、急于在互联网寻找兼职工作的心理,以介绍工作收取介绍费、入门费等为名实施诈骗。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新华社

2024-03-04 11:15:22

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 坚持“应退尽退” A股出清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已有7家公司完成退市或锁定退市,其中*ST华仪、*ST柏龙、*ST泛海3家公司已退市摘牌,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此外,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公司名单不断拉长。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A股退市按下“加速键”,将在更深层次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为完善退市相关制度,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着重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同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推动企业主动退市。 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今年以来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明显增多,退市结构日趋多元。 具体来看,“1元退市”成为A股市场化、常态化的退市主渠道。除*ST华仪、*ST柏龙、*ST泛海3只已退市个股外,ST鸿达等也已提前锁定“1元退市”。 “从表面看,这些公司是因为股价跌破1元而触发终止上市。实际上,这些1元退市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恶化、违规占用担保、资不抵债等问题,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1元退市股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直接摘牌,投资者应审慎判断。 因财务业绩恶化引发的退市案例陆续出现,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如*ST博天2月2日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公司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ST新海于2月21日发布关于公司股票预计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此外,近期多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如,贵人鸟2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立案调查,公司正面临“1元退市”风险。再如,ST天成2月23日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预计公司2023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可能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ST左江近期两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预计今年强制退市公司数量继续增加,退市结构更加多元。”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以来,相关部门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大退市监管力度,A股出清常态化。 进一步压降壳价值 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者对一些处于退市边缘的壳公司兴趣减少。“退市公司越来越多,资金对于这些ST股的关注度大不如前。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炒差炒壳风险越来越大。”某券商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只有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才能让存有侥幸心理的壳公司难有运作空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应进一步加大退市力度,促进资本市场加速优胜劣汰,进一步压降壳价值。 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日前明确,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 实际上,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已多次强调,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要使造假“保壳”者“应退尽退”,让造假乱市者付出惨痛代价。 在田利辉看来,监管部门明确要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在多元化退市进程中,“能上能下”“有进有退”的资本市场良性生态正在形成。 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在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同时,应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可喜的是,相关政策制度正在完善。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着重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同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建议,应进一步丰富退市标准的参考维度、适度缩短“过渡期”。 结合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还应促进企业提升主动退市意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当前我国主动退市案例明显少于境外市场,要为公司自愿退市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方案,形成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的整体规则体系。 此外,应更加注重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确保退得下、退得稳。华泰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以认为,应持续完善代表人诉讼机制。建议证监会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设置国家、民间共同管理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从胜诉赔偿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并制定适当的业绩考评及激励措施,防止代表人出现怠于起诉等侵害投资者的行为。此外,畅通诉讼外维权渠道,丰富投资者损害救济途径。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中证网

2024-02-29 10:35:17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私募基金DMA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将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强化监管

新华财经北京2月29日电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私募基金DMA业务有关情况答记者问表示,证监会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继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指导行业控制好业务规模和杠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问:近日,有媒体报道私募基金DMA 业务收紧,证监会对此有何评价? 答:多空收益互换(DMA)是私募基金与证券公司开展的市场中性策略交易,私募基金多头选择一篮子股票,同时使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获得对冲后的选股收益。前期,私募基金因策略原因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净值回撤,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主动加强风险防控,稳步降杠杆、降规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消化。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下一步,证监会将对DMA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继续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指导行业控制好业务规模和杠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新华财经

2024-02-29 10:33:18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