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易商协会提示五类债券发行和管理典型违规情形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8日电 交易商协会官微28日发布典型违规情形专项提示(2024年第4期),公告显示,资管产品是银行间市场的重要投资者群体,近年来持债数量和占比持续提升。然而一些违规案件反映出,个别资管产品的管理人未有效履职,参与违规或为违规提供便利。 本着防微杜渐、提醒教育的目的,交易商协会梳理了几类产品管理人的典型违规情形,请重点关注、合规展业,避免出现同类情况。 一、协助发行人“自融”,扰乱发行秩序 现象:协助发行人通过申购或上市后接回等方式,购买自己的债券,沦为违规“自融”的通道。 情形:有的发行人为促成债券成功发行,通过相关方出资成立或认购资管产品,以发行时申购或上市后接回等方式进行“自融”。作为资管产品管理人,有的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或私募基金等对产品尽职调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产品委托人与所投债券发行人之间的关联关系。有的产品管理人虽然明知双方存在关联关系,但为了收取“通道费”,仍然听从相关方甚至发行人的安排购买相关债券。有的产品管理人甚至直接与发行人签订合作协议,主动协助发行人“自融”。 警示:由于资管产品的参与或配合,“自融”链条演变得越发复杂,对市场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因相关违规受到自律处分。产品管理人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严守底线,对投资交易的合规性审慎核查,避免成为“自融”的帮凶。 二、收取发行人“返费”,干扰发行定价 现象:在票面利率之外直接或间接收取发行人“返费”,违背发行公平、公正原则,扭曲发行定价。 情形:有的发行人为实现较低的票面利率,会通过“返费”或变相“返费”的形式对投资人予以额外补偿。有的私募基金等产品管理人,在债券发行前与企业签订收益补差协议,在债券的票面利率之外以“咨询服务费”等名义收取额外补贴。为规避监管,相关私募基金通过所管理的产品嵌套信托等其他产品,再通过多个交易环节,接回发行时委托申购的债券。 警示:“返费”行为干扰了市场化利率的形成过程,传递了错误的价格信号,而资管产品的参与使“返费”行为更加隐蔽。产品管理人应秉持市场化理念参与债券投资,不得把本应体现在票面利率上的收益,异化为其他名目的费用。 三、为相关方“代持”债券,规避监管规定 现象:听从相关方安排“代持”债券,协助其博取收益,或主动代持“高收益”信用债,损害产品投资人利益。 情形:有的产品管理人未充分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完全听从相关方甚至是不明身份人员的安排,为其“代持”债券,所管理的资管产品沦为相关方博取高额收益的工具。有的产品管理人为了增厚产品收益,主动代持“高收益”信用债,以获取高额票息。持券方看似无风险,实则承担了债券浮亏、交易对手违约的巨大风险。在“代持”交易中,现券和远期交易价格均由双方提前约定,未经市场化询价程序,有的价格大幅偏离合理水平,严重扰乱价格信号。 警示:监管规则明确“约定由他人暂时持有但最终须购回”的交易为买断式回购,应当签订回购主协议,开展远期交易的应当签订衍生品主协议。债券“代持”规避了监管规定,扰乱定价秩序,造成市场波动。产品管理人应严格履职,不得通过变相交易、组合交易等方式规避监管规定,损害投资人利益。 四、调节账户收益,不公平对待投资人 现象:产品管理人在不同产品或账户间调节收益,不公平对待投资人。 情形:有的产品管理人为平滑不同产品间的收益,在未进行市场化询价的基础上,将一个账户中的风险债券高价交易至另一账户。有的产品管理人依据委托人要求,在委托人产品账户和自营账户之间开展多笔高买低卖的交易,将资管产品账户收益转移至自营账户。为了规避内外部监管,相关交易往往通过若干个中间方开展,以伪装成市场化交易。 警示: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财产,是对产品管理人的基本要求,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对此有明确规定。在账户之间开展不公允的交易,已经违背了管理人最基本的忠实义务。产品管理人应提升合规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公平、合规开展相关交易。 五、内控缺失或流于形式,为违规交易提供可乘之机 现象:将产品管理权限外包,或未履行应尽管理职责,未能有效防范或发现多笔异常交易。 情形:有的产品管理人自身不熟悉银行间市场,便将产品管理权限外包给相关团队,不了解其交易策略、交易过程,也不关注有关异常交易,仅注重最终收益,导致外包团队利用其管理漏洞开展多笔违规债券交易,对市场秩序及其他投资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有的产品管理人完全听从产品委托人的要求,对交易指令未履行审核职责,未能防范多笔价格异常的债券交易,导致委托人利用该产品兑现多笔不当获利。 警示:交易商协会近年处理的违规案例反映出,相当多的违规都伴随着内控缺失。一些产品管理人重收益、轻管理,内控制度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强化内控管理是交易商协会的一贯要求,相关自律规则对交易机构的内控制度、人员岗位设置等提出明确要求,市场机构应严格遵循,让内控机制真正发挥防未病、促规范的应有作用。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新华财经

2024-10-28 17:26:15

名称带有"并购重组",这只基金暴涨35%!公司紧急提示风险

在政策的刺激下,场内相关主题基金的疯狂程度已不逊色于股票。 基金名称中极为特别的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宣布,其在9月27日早间停牌一个小时。在并购重组政策的支持下,公募市场唯一带有并购重组名称的基金突然成为炒作资金的香饽饽。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15年牛市期间的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在短短4个交易日内,其场内价格狂涨35%,大幅超过该基金净值同期9%的收益,该基金目前场内价格较净值的溢价幅度超过26%。 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经理刘树荣认为,国内的并购重组市场有望保持活跃态势,随着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企业的并购需求将有所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该并购重组基金的第一大股票为塞力斯。 并购重组基金暴涨,公司提示溢价风险 9月26日晚间,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发布公告表示,该只并购重组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2024年9月25日,该基金基金份额净值为0.9819元,截至2024年9月26日,该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收盘价为1.238元,溢价幅度超过26%。易方达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高溢价买入,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根据公告信息显示,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将于2024年9月27日开市起至当日10:30停牌,自2024年9月27日10:30复牌。为此,基金管理人声明称:该基金为上市开放式基金,除可在二级市场交易外,投资人还可以申购、赎回基金,申购、赎回价格以申请当日收市后计算的基金份额净值进行计算,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网站或交易行情系统查询本基金的最新份额净值。截至目前,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运作正常。基金仍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投资运作。 记者注意到,因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的场内市值规模堪称微盘股中的微盘股,截至目前的场内市值规模仅为4164万元,因此,些许资金即能拉动该只并购重组基金的价格走势,以9月26日为例,该只基金场内价格涨幅高达10%,但是当日的成交金额只有不足300万元。因此,该基金的场内价格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迅速飙升,虽然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的单周的产品净值收益约为9%,但在二级市场上,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的场内价格暴涨超过35%。 截至今年6月末,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包括塞力斯、中航电测、新诺威、五矿资本、辽宁成大、罗博特科等。 政策利好成为炒作资金核心逻辑 基金名称显而易见的成为炒作资金关注的核心逻辑,同时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的场内价格疯狂,也与最新的政策密切相关。 9月24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进一步优化重组审核程序,提高重组审核效率,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强调,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并购重组的六条措施或将进一步利好股市。 关于国内并购重组市场的发展,易方达相关人士判断并购需求将稳步增长。易方达并购重组基金经理刘树荣认为,此前外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有所显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以往更为复杂。在这种复杂局面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运行总体平稳、结构不断升级,成绩来之不易。年初,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导致股票市场波动加剧。随着国内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显现和政策层面的积极支持,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推动了股票市场的逐步回升。但5月下旬至6月底,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加剧,以及国内经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市场参与者表现出谨慎态度,股票市场呈现调整和波动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并购重组政策保持连续性,旨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较为频繁,主要集中在横向整合和纵向并购,以实现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 关于2024年下半年的并购重组市场,刘树荣表示,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但这些都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市场机制的优化来逐步解决。然而,我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我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依然显著,这得益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善的产业链、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政府的有效调控。随着政策的逐步发力,包括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以及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预计将有效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综合来看,随着国内宏观政策的逐步显效,以及市场对政策反应的逐步明朗,预计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回升的态势,这将为股市提供稳定的基本面支撑,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刘树荣认为,我国的并购重组市场有望保持活跃态势。随着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企业的并购需求将有所增加。政策层面,监管层将继续支持并购重组市场的健康发展,优化政策环境,提高市场效率。同时,国内有关部门将加强监管力度,防范风险,保障市场秩序井然。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9-27 10:08:31

民政部辟谣!从未发布或批准发布“中国养老保险”App

据民政部消息,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近日在答复网友问询时表示,民政部从未发布或批准发布“中国养老保险”App。 9月8日,有网友在民政部网站留言咨询中国养老App:“现在出现一个中国养老保险App,说是八大部组成,很多老人都进去了,每天签到,每天开会,满75天后可领2万元,然后买理财产品可以领到更多,还要求每人办一张一卡通的卡,必须存1万元进去才能领到App的钱,这是真的吗?现在很多老人都在办理,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希望你们能重视一下这个问题。 对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9月14日答复称,民政部从未发布或批准发布“中国养老保险”App,请您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相关软件,避免造成损失。如遭受相关损失,请咨询当地公安机关。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新华财经

2024-09-23 15:36:23

重拳出击!公安部门剑指资本市场“小作文”!

一起编造传播资本市场虚假信息案件,受到了公安机关的严肃惩处。 公安机关近期依法查处一起自媒体运营人员恶意编造网络谣言进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件。 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假借外媒编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引发网民关注,影响金融秩序。经公安部网安局调查,刘某(男,36岁)、陈某(男,46岁)、邵某(男,26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谋取利益,故意编造发布涉转融通谣言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依法处罚,并指导网络平台对相关账号采取处置措施。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述提到的谣言是刘某等在网络平台假借外媒编造发布涉转融通谣言信息,称转融通数据全是造假,融券卖出量没有上限,做空无限筹码无限子弹等等。经查,该外媒没有发布相关报道,信息内容完全虚假。刘某等人凭空捏造“小作文”,散播“假新闻”,歪曲事实,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市场信心,影响金融运行秩序,都是为了自身牟取非法经济利益。 网络谣言误导大众,扰乱社会秩序。回到资本市场上,“小作文”在市场“作妖”,造谣者通过散播相关不实消息,试图影响股价的涨跌。这种行为,严重干扰投资者的决策判断,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影响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公安机关持续查处编造传播证券市场网络谣言案。如去年11月份,面对资本市场政策的不实信息,四川网安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果断出击,迅速展开侦查工作,最终由成都网警抓获王某,王某被依法采取教育制止、传唤警告、拘留等处罚措施予以查处。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信心”的市场,面对煽动着带节奏的“小作文”,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打击编造传播资本市场虚假信息以及误导性信息的行为,让其没有藏身之地,共同维护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共同维护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公安部依托“净网2024”专项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坚决整治自媒体运营人员恶意编造网络谣言进行吸粉引流、非法牟利、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公安机关呼吁广大网民保持冷静和理性,谨防“流量收割”,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同时,公安机关在此正告不法分子,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针对恶意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9-22 19:36:54

上海一知名股评师被判刑 为境外诈骗团伙引流致40余人被骗3000多万

在看了上海知名股评师蔡某某的直播后,市民邱先生往一个投资平台内先后转入2180余万元,结果平台很快就无法登录。周四上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院办理涉网络安全案件情况,并发布了这起典型案例。 2021年起,叶某某、韦某某等人,受他人招揽,前往境外电诈园区内,专门从事针对境内居民诈骗活动。期间,通过沈某某等人联系,搭建公众号、直播平台、虚假投资平台,并邀请知名股评师蔡某某在短视频平台以直播方式,先后将被害人引流至其他平台,以推荐投资方式诱骗被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投资”并向该诈骗集团控制的账号转账。 公开资料显示,蔡某某当时是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市场分析师,曾长期在各电视台的证券投资类节目担任嘉宾,在散户群体中拥有一定知名度,是一名网红分析师。 2021年6月17日,邱先生观看蔡某某的直播后被引流至其他平台,并扫描二维码下载聊天App,加入群聊后下载群内链接,安装直播软件、虚假投资平台。2021年7月,邱先生陆续向前述虚假投资平台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入金,至2021年8月23日,邱先生发现该平台无法登录而报案,共计损失2180万余元。另有40余名被害人因同样方式被骗,共计损失1000余万元。 公安机关立案后,宝山检察院第一时间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后续办理过程中,针对蔡某某的主观明知问题、中间联络人沈某某未接触技术团队的辩解、与犯罪团伙交易虚拟币的丁某某的主观明知情况开展了自行补充侦查工作,为顺利完成犯罪指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宝山检察院先后对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帮助并实施关联犯罪的沈某某、蔡某某等人以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起诉至法院,被告人分别获刑。其中,蔡某某案于2022年初宣判,他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 2023年,该境外诈骗团伙部分犯罪嫌疑人自行回国,公安机关遂至犯罪嫌疑人原籍地实施抓捕。目前,宝山检察院已起诉涉案人员40余人。对境外诈骗团伙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研判和抓捕,随着诈骗人员的不断到案还在持续进行。 2023年至今,宝山检察院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及计算机犯罪等网络犯罪案件679件2185人,1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依法惩治境外诈骗、新型涉计算机犯罪等,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上观新闻

2024-09-13 10:41:42

逾60张罚单揭示内幕交易“三高”特征

新华财经上海9月13日电 通话52次,累计买入114万股股票;向6人泄露内幕信息,致使1家公司及7名当事人被罚没约2亿元;操纵5个账户,合计盈利3527万元……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内幕交易开出的罚单,曝光了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大肆进行内幕交易的诸多细节,而监管部门重拳打击的力度也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对市场及相关人员起到震慑作用。 记者统计中国证监会系统公开披露的监管措施中发现,年初至今,监管部门已开出63张内幕交易相关罚单,涉及违规主体包括75名自然人及1家公司,罚没金额从百万元至亿元不等。 梳理案情发现,今年以来查处的内幕交易案件呈现“三高”特征:一是“窝案”频发影响恶劣;二是并购重组领域成为重灾区;三是微信群与聚餐局多渠道泄密,成为内幕信息传递的温床。 “窝案”频发 并购重组成重灾区 案情显示,年内超三成内幕交易案件呈现明显“窝案”特征,内幕信息在形成和传递过程中被各种身份的多个主体非法获取,包含内幕知情人本人及其同学、朋友、亲属、同事,乃至日常接触频繁的司机。 以民生控股为例,因泄露民生控股内幕信息或内幕交易民生控股股票,北京证监局雷霆出击,对1家公司及7名当事人开出6张罚单,罚没总额约2亿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在民生控股拟转让民生财富、剥离财富管理业务的敏感时期,内幕知情人、民生控股董事长王宏,向前下属刘庆久、同学杨宝林、前业务合作伙伴于小镭及其妻子杜军、同事栾先舟泄露内幕信息。 同时,信息传递链进一步延伸,红槿资本及其股东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徐晶晶通过栾先舟获取内幕信息,内幕交易涉及范围广、开展内幕交易的人员链条错综复杂。 日前,证监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行政执法情况综述,其中明确提及,上半年一些内幕交易案件呈现出“窝案”特征。如在冰山冷热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集团下属单位职工张某东、刘某环、孙某、燕某生等人获悉相关内幕信息,并借此进行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案的另一特征是,并购重组等涉及股权变更的情形,已成为内幕交易实施重灾区。 例如,安信信托(现已更名为“建元信托”)启动风险处置重组工作期间,郑仲鑫与安信信托副总裁梁某德联络接触频繁,利用本人账户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交易“安信信托”,合计盈利127.9万元,还向肖某龙透露内幕信息,建议其买入“安信信托”。 据此,中国证监会没收郑仲鑫违法所得,并合计处以约634万元的罚款。 泄露渠道多元 线上线下无孔不入 从泄密渠道来看,近期内幕交易案件中信息被泄露的场景可谓五花八门,从线上到线下,微信、电话、聚餐、日常接触均成为信息泄露的场景。 记者梳理发现,超半数内幕信息通过微信、电话等即时通信工具流转、传递。 例如,恒立油缸筹划实施跨境并购期间,秦英娟与内幕知情人钱某新通话达52次,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恒立油缸”,合计盈利37.72万元。又如,众信旅游和凯撒旅业筹划合并事项期间,毛莉与内幕信息知情人郭某斌关系密切,多次就内幕信息进行微信语音通话及文字聊天,后交易“众信旅游”。 此外,多人聚餐成为“泄密”发生的主要场景之一。 浙江证监局8月披露的三份处罚决定显示,盛洋科技总经理兼董事叶某洋与高中同学袁浩杰、曹翔、单通聚餐时,表示可以买入“盛洋科技”,三人闻风而动,在内幕信息敏感期买入该股票,被罚没总金额超18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内幕信息的泄露途径还包括“意外听闻”这一偶然场景。 中国证监会信息显示,熊继文与云内集团混改内幕信息知情人张某见面时,听到张某接打电话提到“去云南开会”“上市公司”“国资委”“去证监会交资料”等情况,后与张某再次见面。内幕信息敏感期内,熊继文交易“云内动力”并获利46万余元。 监管“长牙带刺” 零容忍重拳出击 “没一罚二”,合计罚没约1.34亿元;“没一罚二”,合计罚没约1.06亿元;“没一罚六”,合计罚没3500余万元,终身市场禁入……今年以来,面对屡禁不止的内幕交易,证监会多次强调以重罚诠释“长牙带刺”,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各类内幕交易行为。 今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依法从严打击以市值管理为名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5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全链条打击为内幕交易、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实施配资、操盘、荐股等配合行为的职业团伙,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在打击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方面成效显著,处罚力度与处罚金额双增长。据统计,监管部门共对45件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类案件共作出处罚、同比增长约10%,处罚责任主体85人(家)次、同比增长约37%,罚没金额23亿余元、同比增长约9%。 8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证券期货犯罪审判情况新闻通报会。据介绍,该院共受理证券类刑事案件47件,其中,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42件,成为当前审理证券犯罪案件的“第一大罪”,占全部受理案件的89.36%。 年初至今63张内幕交易罚单罚没金额从百万元至亿元不等,处罚力度进一步增强。其中,吴旭杭因内幕交易“通润装备”股票,获利3500余万元,被江苏证监局处以“没一罚二”,合计罚没约1.06亿元,成为今年以来被罚没金额最高的自然人。 此外,数知科技时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张志勇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内幕信息,交易公司股票,被予以“没一罚六”的重罚,合计罚没3500余万元,并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9-13 10:17:11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