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场化加速A股优胜劣汰 这些公司面临“面值退市”+“市值退市”风险

随着2023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一批业绩乏力或治理不善的公司股价纷纷跌破1元,退市风险逐渐加剧。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12日收盘,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3家公司已锁定退市。而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面值退市”,去年同期仅为4家,可见市场化“出清”威力正在加速显现。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下称“退市意见”),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相关退市规则,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其中,退市新规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从而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加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本次系列政策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注册制当中的一个短板——退市,这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家公司“面值退市”危机起 根据沪深交易所有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北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连续60个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收盘,已有10只A股股价低于1元,其中新海退、退市博天已进入退市整理期,即将面临摘牌。ST星源已经收到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事先告知书,另有多只股票于近日陆续跌破1元,“面值退市”风险加剧。 记者注意到,*ST民控、*ST美盛两只股票大概率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其中,*ST民控最新收盘价为0.61元,截至4月12日,公司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后续8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ST美盛也是如此情形。 ST星源是深市“老五股”之一,其前身是“深原野A”,公司在1990年12月就登陆深交所,至今上市时间已近34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退市决定公布的前一天,ST星源的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除了上述股票已跌破1元外,当前还有不少股票股价较低,若进一步下跌,也面临滑落至1元以下区间风险。 据记者统计,目前有92家公司股价介于1元至2元之间,其中有7家公司股价低于1.2元。 整体来看,这些不足2元的低价股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其中,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房地产、建材、建筑装饰、钢铁等“地产基建类”公司家数最多,占比超过三成。如中南建设于4月3日股价跌破1元,至今已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收盘价为0.89元。实际上,今年2月,公司股价曾经跌破过1元,其后又回到1元以上。 此外,这些低价股中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较为糟糕。其中,已有99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或者业绩预告,77家公司预计或已披露2023年业绩亏损,5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两者合计数量占比超过80%。 “市值退市”将显威力 2020年12月的退市制度改革新增了“市值退市”指标,而此次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将主板A股(含A+B股)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从低于3亿元提至低于5亿元,旨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有效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 据记者统计,在股价超过1元的公司中,ST深天、*ST碳元等5家公司总市值都低于8亿元,其中ST美讯总市值已低于5亿元,为4.34亿元。这些公司如果不能扭转股价的下跌趋势,未来或触发“市值退市”离开A股市场。 4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表示,“退市意见”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的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对此,中泰证券表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净化器”,其基本功能是淘汰市场上的劣质企业,对提高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银河证券看来,随着完善交易类退市指标等一系列措施正式生效,将加快风险公司出清,健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付立春表示,新“国九条”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文件,前两次“国九条”的出台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运行、融资、投资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也不会例外,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市场阶段的开启。“随着退市标准更严格、更多元,未来退市公司数量将会增加。尤其是包括‘市值退市’的交易类退市公司数量和比例会增加,市场力量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4-18 11:15:52

普华永道回应“审计恒大失败” 中介机构“看门人”遭遇信任危机

近期,一封网传公开信的迅速发酵,令身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陷入舆论漩涡。尽管普华永道公开声明称,相关言论与事实明显相悖,但市场对其在恒大造假案中审计责任的疑虑并未就此消除。 审计机构理应以其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构建起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外部屏障。然而,行业中一些会计事务所、会计师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屡见不鲜,在不少财务造假案中难辞其咎。严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上,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审计机构该如何重建市场信任? 普华永道的恒大审计风波 近期,一封题为“是谁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的网传公开信在市场上不断发酵,信中称,普华永道审计恒大失败的最终责任人是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并揭露了普华永道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等诸多问题。 4月16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称,该匿名信含有有关普华永道及部分合伙人的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明显相悖,严重侵害了普华永道的商业声誉和合法权利,造成了恶劣影响。普华永道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经采取应对措施,并将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普华永道进而表示,已经就该信的发布和传播向有关执法部门报案,并保留追究捏造、散布和传播不实信息者的法律责任的权利。 记者注意到,网传公开信落款人为“普华永道的一部分合伙人”,落款时间为2024年3月。 今年3月,恒大地产涉嫌债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由证监会调查完毕。经查明,恒大地产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报共虚增收入5641亿元。而恒大地产在5期、共208亿元债券发行文件中,分别引用了存在虚假记载的2019年、2020年年报相关数据,涉嫌欺诈发行。普华永道则对恒大地产2019、2020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看门人变造假"开门人"? 恒大地产如此大规模的造假,专业审计机构却审而不察,甚至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很难不引发公众对于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信任危机。 证监会查明,恒大地产主要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财务造假”。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助理陈江松表示,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地产企业应在满足物业交付等条件之后方能确认收入,但恒大地产在物业交付甚至完工前,已经将收入入账。 “如此拙劣的造假手段,如此巨大的造假金额,相关财报是如何出炉的,审计机构是否承担起了‘看门人’的职责?作为一家实力强劲的专业机构,普华永道为何没有发现恒大地产相关财报中的猫腻?审计过程中相关人员是否勤勉尽责,是否保持了独立性,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这些问题均值得大大质疑,也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陈江松说。 普华永道是业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普华永道中国官网上,公司“解决重要问题,营造社会诚信”的企业使命赫然醒目。 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23年10月发布的2022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中,普华永道中天排在首位。数据显示,普华永道中天2022年度事务所本身业务收入为79.25亿元,注册会计师数量达1693人。 监管对中介机构“敲警钟”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鉴证意见是投资者鉴别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然而,审计机构也屡屡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在“严监严管”的背景下,监管开始亮剑。 新“国九条”强调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查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问题等。 今年3月,深圳证监局发布会计监管工作通讯披露称,审计机构在独立性和执业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其“不愿”“不能” 发现财务造假。有的审计机构出现或有收费、买卖客户证券、未实质轮换等损害独立性问题,成为造假“开门人”。近年来,监管发现签订“抽屉协议”约定或有收费、签字合伙人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期间开展审计业务、冷却期未满继续签署审计报告等违反独立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去年,独立性专项检查发现某所IPO项目基本上都存在或有收费相关条款。有的审计机构职业怀疑不够、执业水平有限,不具备发现应对财务舞弊的能力,如盲目信赖国企审计客户诚信及内控水平、忽视明显的财务舞弊征兆,盲目依赖专家意见、利用第三方工作规避责任等。 为此,监管要求,审计机构要重视风险,充分发挥审计鉴证作用,提高认识,树立“质量至上”执业理念,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伙机制,以及重视声誉,建立健全廉洁从业机制等。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4-17 14:36:31

AI“小作文”频频袭扰市场 斩断利益链亟须强监管

4月8日晚,荣科科技澄清“不存在收购超聚变公司的计划”,并直指疑似市场炒作。这是公司反击“小作文”的又一个案例。近段时间以来,多个传闻以“小作文”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既有针对个股或板块的利好或利空,也有关于机构被检查等虚假的监管信息。 “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幅降低了‘小作文’的生产成本。”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资深人士表示,与之前在券商调研纪要基础上“添油加醋”编造“小作文”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普遍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小作文”生成的门槛,助推股市“小作文”呈病毒式传播态势,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 “正常的信息传播没有问题,但部分‘小作文’涉嫌夸大、伪造或者故意混淆,客观上扰乱了市场,不排除幕后有人操纵并借此牟利,一旦查实应予以严厉打击,形成持续性威慑。”资深市场人士桂浩明对记者说。 “小作文”干扰资本市场 3月27日,铜缆高速连接板块大幅下跌。引发股价异动的正是网络上一篇“小作文”。传闻称,有机构对GB200单个机柜所需高速镀银铜线需求进行测算更新,测算需求较此前大幅降低,但该消息尚未被证实。此前,英伟达展示了新一代服务器级GPU芯片GB200,该芯片采用铜缆连接器的创新设计,点燃了“铜缆连接器”的市场热点。 尽管该消息仅是“有机构测算”,且未被证实,但市场影响已经产生。 3月14日,一张某龙头企业“晚上出业绩低于预期”“某某销量下滑”的聊天截图流传甚广,直接导致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同一天,一份《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在网上传播,尽管声称“并未获得官方证实”,但相关公司的股价已发生异动。 “太泛滥了。我现在每天盘中通过各种平台、聊天群能收到一大堆‘小作文’,个股的、行业的、国内的、国外的,不知道出处,也不知道真假。”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光纤‘小作文’是去年5月的消息,盘中又拿去年10月的新闻炒作,最近小作文也太猖狂了吧?”“‘小作文’盘中发酵,通信板块爆发,我这种后知后觉的怎么办?哪里能第一时间看到‘小作文’呢?”两位投资者在股吧、论坛中的发言,既有对股市“小作文”泛滥的愤慨,也有着对“小作文”的期待。 AI制造“小作文”别有用心 虚实难辨的各路信息,引发股价“上蹿下跳”。究竟谁在生产和传播“小作文”,是否存在“收割利益链”? “有了大模型的加持,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是‘小作文’的生成者,借助互联网大规模传播并影响股价。显然,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大V或者‘产业链’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小作文’的威力。”成都一名炒股大户随手点开一篇“小作文”并结合当日股价走势举例称。 例如,某股票在3月28日下午2点12分左右突然大幅拉升,随后大量买单不断涌入,而在临近涨停时,有关其涉及低空经济概念的“小作文”开始广泛传播。 “部分别有用心的‘小作文’有配合‘割韭菜’的嫌疑,通过信息的不断扩散实现了‘抢帽子’的目的。”上述业内人士称,有的信息也不全是假的,但对事实进行了加工和篡改,编造一些较难证伪的故事,让投资者觉得符合逻辑遂在盘中匆忙追高买入。 在某知名股票社区中,记者甚至看到有用户将每天的“小作文”总结归纳,并公开发布。记者翻看各种来历不明的“小作文”发现,其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再竭力贴合当前市场热点,目的只有一个——吹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日渐普及,AI“小作文”此起彼伏。科大讯飞曾抓到证据。2023年5月24日午后,科大讯飞股价跳水,“元凶”指向两则“小作文”。在驳斥谣言的同时,科大讯飞判断,其中一则不实信息系某AI生成式软件生成。 AI让“小作文”的生成变得极其简单。在一款当下热门的大模型软件中,记者选择了一家ST股和一家大型国企作为对象,大模型很快生成了两篇惟妙惟肖的“小作文”,尽管文末有相关提醒,但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掐头去尾的方式选取可用部分再进行传播。 加强监管 去伪存真 大量案例显示,不实“小作文”导致的股价异常波动,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损害了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小作文”提及的上市公司也被动成为受害者。多家上市公司董秘向记者表示,随着“小作文”的泛滥和病毒式传播,公司花在澄清、解释上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多,“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要加强管理”。 记者注意到,在互动易等平台上,很多投资者向公司询问网传“小作文”的真假。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在忙不迭地澄清各种来历不明的“小作文”。如爱博医疗、英诺激光等公司近期都对网传“小作文”中的不实信息予以了澄清。 然而,由于信息发布者隐蔽且分散,加之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股市“小作文”如何追责和监管,也成为一大难题。 “尽管监管难度很大,但可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集中处理几起市场影响大、危害大的‘小作文’案例,不仅要严厉查处编造者本身,还要竭力深挖幕后利益链、产业链,以此传递严监管信号,也给其他人以震慑,通过提高违法成本,让‘小作文’链条上的参与方不敢写、不敢发、不敢传播。”某券商高管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提出,面对猖狂的“小作文”,必须通过严监管传递明确的打击信号。同时,上市公司等当事方也应主动加强管理,规范与投资者的交流行为,明确信息披露的边界,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尤其是在发现有关公司的不实信息流传时,应及时发布澄清公告,以正视听。 “一些互联网传播平台应守土尽责,加强相关监管,尽可能掐断其传播渠道。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也十分重要,普及相关案例来提高投资者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理性看待市场信息,避免盲目跟风。同时,鼓励市场参与者积极举报虚假信息,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快速查处不实信息。”桂浩明说。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4-09 09:05:59

中期协发布6份对于期货从业人员或子公司人员的纪律惩戒决定

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下称“中期协”)陆续发布了6份对于期货从业人员或子公司人员的纪律惩戒决定,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他人名义从事期货交易”“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为配资活动提供便利”等,其中情节严重者被给予“撤销期货从业资格并在3年内拒绝受理其期货从业资格申请”的纪律惩戒。 海证期货原从业人员王婧被撤销从业资格、3年内拒绝受理从业资格 《关于对王婧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王婧作为期货从业人员期间,存在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行为,违反了《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8号)第十四条第八项的规定,于2023年6月8日被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实,中期协认为:王婧作为期货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守协会的自律规则和执业行为规范,严格合规执业。王婧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行为,触碰了期货从业人员的执业底线,违反了协会《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 根据当事人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王婧“撤销期货从业资格并在3年内拒绝受理其期货从业资格申请”的纪律惩戒。 安粮期货原从业人员束柬被撤销从业资格、1年内拒绝受理从业资格 《关于对束柬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束柬因在安粮期货任职期间为配资活动提供便利,属于《关于防范期货配资业务风险的通知》禁止的行为,于2023年4月26日被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实,中期协认为:束柬作为期货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忠实于交易者的利益,小心谨慎地为交易者提供专业、合规、适当的服务,其为配资活动提供便利的行为,触碰了期货从业人员的执业底线,违反了协会《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七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 根据当事人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束柬“撤销期货从业资格并在1年内拒绝受理其期货从业资格申请”的纪律惩戒。 国元期货原从业人员侯伯双被暂停期货从业资格6个月 《关于对侯伯双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侯伯双因在国元期货任职期间,以他人的名义从事期货交易,违反了《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8号)第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于2023年6月5日被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实,中期协认为:侯伯双作为期货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守协会的自律规则和执业行为规范,严格合规执业。侯伯双以他人名义从事期货交易,触碰了期货从业人员执业底线,违反了协会《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 根据当事人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侯伯双“暂停期货从业资格6个月”的纪律惩戒。 国金期货原从业人员王传海被公开谴责 《关于对王传海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经查明,王传海在国金期货从业期间,于2018年9月至今在某公司任监事,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该公司与国金期货存在居间合作关系,在此期间王传海分别从国金期货、该公司获取报酬。 中期协认为,王传海作为国金期货从业人员,未经国金期货同意,兼任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与现任职务产生实际或潜在利益冲突的其他组织的职务,并获取了不正当利益。对于王传海不知情、未履职的申辩理由,协会不予采纳。王传海在执业过程中,合规意识淡薄,违反了协会《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 鉴于以上基本事实和审理情况,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王传海“公开谴责”的纪律惩戒。 广州金控期货原从业人员周芹昌被训诫 《关于对周芹昌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周芹昌因在广州金控期货福州营业部从业期间,存在私自向客户推介购买私募基金,并签署协议承诺保本的行为,违反了《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8号)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于2023年4月28日被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决定书认定的事实,中期协认为:周芹昌作为期货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以专业的技能,以小心谨慎、勤勉尽责和独立客观的态度为交易者提供服务,其在广州金控期货任职期间,私下向客户推介购买私募基金并签署协议承诺保本的行为,违反了协会《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七条的规定。 根据当事人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周芹昌“训诫”的纪律惩戒。 银河德睿原工作人员刘旭被训诫 《关于对刘旭作出纪律惩戒的决定》显示,经查明,刘旭在银河德睿工作期间,将个人资金通过其配偶转账给许某,再由许某转给商某进行期货交易。刘旭在商某期货交易过程中提供了建议和指导的积极作用。2021年12月,商某将刘旭投入的本金及盈利分红转账至刘旭配偶的银行账户。 中期协认为:刘旭在商某进行期货交易时,通过配偶进行出资、探讨策略、提供指导建议并获得盈利分红的行为,已实质上构成了从事期货交易。关于刘旭是否直接操作商某期货账户、期货交易是否由刘旭发起、是否主动拉拢客户参与其发起的期货交易的申辩意见不影响对其违规行为的定性。对于刘旭的申辩意见,协会不予采纳。刘旭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协会《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鉴于以上基本事实和审理情况,依据相关规定,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自律监察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给予刘旭“训诫”的纪律惩戒。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4-04-07 14:32:55

涉嫌股价操纵、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监管连揭鼎益丰“假面”

近两日,监管接连撕下了鼎益丰的“假面”。 3月27日,香港证监会公告称,就涉嫌市场操纵活动对鼎益丰控股(00612.HK)前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隋广义及另外20名人士在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展开研讯程序。3月28日,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下称“深圳处非办”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文称,鼎益丰国际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鼎益丰”)在境内宣传发行一款DDO数字期权,招揽群众认购投资。该行为本质上为虚拟货币的发行、交易行为,属非法金融活动。 不久前的2024年初,鼎益丰因为产品大面积不能兑付引发关注。产品停兑、前主席涉法律调查背后,鼎益丰控股近期公布的财报并不乐观,营业收入、净利润均陷低迷,2023年投资上市公司证券的市值大幅缩水。 鼎益丰则将破局希望寄托于数字期权。近期,多位投资者反映,鼎益丰数字资产交易所BHE已正式上线,并发行了所谓数字期权鼎道期权(DDO)。但从监管提示看,目前该产品交易已经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大量对盘交易,涉嫌操纵股价 此次香港证监会公告,揭露了多年前鼎益丰股价操纵炒作的手法。 据香港证监会信息,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9月14日期间,隋广义及其他人士就鼎益丰股份进行操纵交易和大量对盘交易。 业内人士介绍,对盘交易指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时间进行,且股份数量和价格相若或相同的交易。在一些流通量较少的个股中,这种手法是一种常见的“坐庄”手段,可以短期炒高股价。 此外,香港证监会还提到,隋广义等人还造成该等股份交投活跃和有关股价的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表象。他们的行为令整体成交量大幅增加,从而给人造成鼎益丰股份有较大市场流通量的虚假印象,误导其他市场参与者。 在上述手段下,鼎益丰股价在2017年~2018年间一路狂飙。2017年7月,鼎益丰控股的股价还徘徊在0.8港元/股左右,到2018年7月就已经上涨至8港元/股,涨幅近十倍。2018年7月~11月,该股加速上涨,短短4个月,就一路上涨至11月1日的27.1港元/股。 但与高歌猛进的股价相比,鼎益丰控股的业绩却持续低迷。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鼎益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6万港元,3661万港元、131.7万港元,同比变化-97.8%、291300%、-96.4%。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1.551亿港元、1.286亿港元、-2.508亿港元。 这种异常现象也已引发监管多次关注。2019年3月8日,鼎益丰控股按香港证监会的指示暂停交易。 2019年6月,香港证监会向合计17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禁止它们处置或处理在其客户账内持有的若干资产。 这些账户与2018年至2019年初期间,鼎益丰涉嫌的市场操控活动有关。目前,相关的限制通知书仍然有效。 2024年2月26日,香港证监会已在原讼法庭对鼎益丰前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隋广义及另外20名人士展开法律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剧情也曾在隋广义买入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华音国际控股(00989.HK)“重演”。2020年8月开始,鼎益丰、隋广义陆续购入华音国际控股股份。2020年8月,鼎益丰的全资子公司Hong Kong Toprich Investment Limited(香港灏富)买入华音国际控股10.5亿股普通股。2022年7月底,天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再次购入华音国际控股股份10亿股。而天丰国际由隋广义持股90%。 在这两次买入前后,华音国际控股的股价也出现较大波动。2020年8月,鼎益丰首次买入之际,华音国际控股股价突然走高。从2020年8月3日的0.06元/股上涨至8月17日的0.52港元/股。2022年8月1日,股价仅为0.51港元股,8月底时已经超过0.6港元股。 业绩亏损超3亿港元 被认定为操纵股价背后,鼎益丰的实际投资能力并不乐观,从3月25日鼎益丰控股公布的最新财报看,鼎益丰控股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低迷。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仅为113.4万港元,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同期,该公司净利润亏损达到3.11亿港元。 业绩亏损是鼎益丰常态。2017年~2023年的7年间,该公司有4年的净利润录得亏损。 一名业内人士分析,鼎益丰控股属于“21章公司”,公司本身并无经营特定主要业务,只以投资为目标。从财报数据看,鼎益丰2023年的投资收益不容乐观。 鼎益丰控股具体投资哪些标的?根据财报,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约为3.8亿港元,同比降低37%。 披露显示,鼎益丰控股主要投资了港交所、腾讯、华音国际、创业集团、嘉鼎国际5家港股上市公司,持股总市值2.9亿港元;持有A股上市公司彩虹股份、汇洲智能,持股总市值0.9亿港元。 然而,鼎益丰投资的几只权重股票去年股价跌幅较大。根据wind数据,华音国际控股2023年的年内跌幅达到59%以上,腾讯的年内跌幅在6%以上。 数字期权被指非法集资 多年亏损、操纵股价之余,鼎益丰最新上线的数字期权亦被监管“点名”。 2024初,鼎益丰因为产品大面积无法兑付引发关注。第一财经此前获得的多份合同显示,鼎益丰的所谓产品,虽然收益方式、期限不同,但折算后的年化收益,高达36%~60%,认购的对应资产是鼎益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原始期权。 据投资者提供信息,2023年8月起,鼎益丰就已有本金、分红停止兑付的迹象。到2024年1月,鼎益丰产品出现大面积停兑。 随后,鼎益丰对投资者称正谋划数字期权上市,号召投资者将原始股权合同转为数字期权合同。记者了解到,已有部分投资者完成合同转换。 一名投资者介绍,2月5日,鼎益丰数字资产交易所BHE已正式上线,并发行了数字期权——鼎道期权(DDO)。第一批转换的原始股权合同按溢价金额转换成美元金额(7:1),按原始价1美元一股上市。 根据投资者提供的资料,在DDO的分配机制中,来自线下资产锚定与平移的部分将达到54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类数字期权、发虚拟币的模式在国内并不合规。2021年9月24日,央行发布通知,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对于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类似区块链发币的行为在我国是禁止的。”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类产品在我国境内没有正规渠道流通和交易,而将钱转到境外账户进行炒币也面临多重风险。 深圳处非办也指出,鼎益丰国际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鼎益丰”)在境内宣传发行一款DDO数字期权,招揽群众认购投资。该行为本质上为虚拟货币的发行、交易行为,属非法金融活动。建议参与有关交易活动的群众,尽快退出,收集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当地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举报。因为虚拟货币缺乏明确的价值基础,易恶意炒作和价格操纵,存在极高的交易风险,且易成为非法集资、诈骗、洗钱、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工具。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第一财经

2024-03-29 10:49:28

“3·15”之“以案说险”系列:关于购买保险产品正确使用合同身份的消费提示

案例:近期,吕先生向保险公司反映,称自己退保的钱迟迟没有到账。经核实,吕先生为帮朋友开票,投保时将其朋友公司作为投保人。办理完退保手续后,发现退保只能将钱退给投保人,却不料其朋友不愿配合退保,最终吕先生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此事。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提示您,购买保险产品务必注意以下三点。 一、谨慎选择投保人身份,投保切忌“讲人情” 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填写的内容,将决定此人在保险合同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在投保时,消费者务必选择正确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以免发生案例类似纠纷。 二、妥善保管保险合同,材料切忌“随手丢” 保险合同是保险权益的重要凭证,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后要妥善保管合同,以便在发生保险事故或退保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此外,消费者还要重点关注保险合同中退保、续保等保险责任条款,以及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高效化解合同纠纷,维权切忌“乱投医” 在保险纠纷发生时,金融消费者切忌轻信“代理维权”误导,应尽快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主动说明真实情况及合理诉求,确保高效化解。当保险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向专门的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依规求偿。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2024-03-19 11:20:02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