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基金热度不断攀升,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发现,有些热门基金被限购了。顾名思义,限购就是对大额资金的申购(包括定投)做了限制,只开放小额的申购。
图:某基金大额限购公告
为什么基金会限制申购呢?
从基金公司的收入来源说起,我们都知道基金公司主要靠交易费用(申购、赎回费)和管理费盈利,从收益角度来看,买基金的人越多,规模越大,基金公司的收入也就越丰厚。那基金规模自然越大越好,基金公司好像没有理由限制基金的规模。但基金公司为什么放着送上门的钱不赚呢?
其实不然,基金公司很难在业绩与规模上做到两全其美,一般情况下,基金规模过大会影响交易的灵活性,承担更多的交易成本,也会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并且规模的增加也会导致特定策略的失效,如打新策略,规模小的基金打新收益更为显著,规模过大会摊薄打新收益。
基金限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为了符合特定的监管要求。
公募基金有“双十规定”: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一般会发布限制令的多为主动型基金,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经理持股限制更大,不利于基金经理调仓和持股。并且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基金要求规模不得超风险准备金200倍,限制大额申购也是为了避免基金规模突破这一上限。
2.保证投资者利益。
被大额限购的基金,大多是市场行情较为火爆的基金。如果短期内申购的规模较大,会影响基金经理原有的投资布局,摊薄原基金持有人的预期收益。
举个例子,假设一只基金原来有1000个基金份额持有人,每天产生10000元的盈利,那么此时每人每天能获得10元的收益。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觉得这个基金很有投资价值,纷纷前来投资,使得这只基金的持有人增长到了2000人,基金经理也更加用心地运作,将基金每天总盈利提高至16000元,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每人每天只能获得8元的收益,对于原基金持有人而言他们的收益反而不如从前。
3.保证持有人结构。
有些机构的定制基金,本身并不针对零售渠道。为了实现机构资金既定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偏好,这类基金也会进行限购。简单来说就是不想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
4.QDII额度限制或境外市场休市。
QDII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DII基金是指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的基金。根据国家外汇管制制度,个人每年的购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基金公司投资境外市场也是有额度限制的,当大家都看好海外市场时,都想借道QDII基金进行投资,但额度被买光了,自然需要对基金进行限购甚至暂停申购。
5.基金分红前期。
根据规定,基金分红暂免征收所得税,分红前可能会有机构资金涌入。所以一些打算分红的基金也会控制规模,主要为了确认基金份额,同时规避大资金免税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