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近年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成效。在2022年初,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正式上线,再度引发讨论热潮。那么关于数字人民币,你了解多少呢?一起来阅读本文吧。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是把人民币放进APP里。它和人民币完全等价。它们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因此,其可以在市场中流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拒收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在设计上兼顾现金人民币和电子支付的双重优势,要想深入了解数字人民币,还得从数字人民币的四大特性说起。
出于对人民币的存储安全、携带便捷以及投资价值考虑,人们通常会选择某家银行开具账户,然后将人民币存入该账户。而持有数字人民币,公众通过指定运营机构兑换,可以选择持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选择不持有银行账户。持有数字人民币等同于持有现金,不会产生利息。同样,银行也不会收取兑出兑回的服务费。
数字人民币的一大特性是可控匿名,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除了现金支付,现在大家比较常用的就是银行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银行卡支付实名认证自不必多说,而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微信等)也是和个人信息绑定的,这就是非匿名的。目前,数字人民币则采用了小额支付匿名的技术,而对于大额支付仍保留追踪权,这是为了防止非法的洗钱等行为发生。
数字人民币的第二大特性是支持双离线支付,即双方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交易。试想在人员密集的春运时节,网络信号差,刷半天跳不出付款码,有了数字人民币就再也没有这种烦恼了。
“支付即结算”是数字人民币的第三大特性。该特性实现了用户和商户之间的直接交易,减去了清算等环节,大大优化了支付流程,实现交易实时到账,有效提升了交易速度。对于商户来说可以实时收款,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商户侧的成本。
数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特性是利用了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可编程性,这表示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约定的条件进行自动支付交易。这一功能的实现,意味着人民币从传统货币向智能货币的转变。举个例子来说,个体捐赠者若参与公益捐款项目,往往很难自己触达受赠对象,就很难不产生产生疑问,自己的钱是不是真正去到了该去的地方呢。有了这项功能,就可以实现对特定人群的精准公益,捐赠者就可以放心资助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心痒难耐想立马体验数字人民币呢?一般来说,想获得数字人民币,大家可以参与试点城市的抽签活动,中签就能得到相应的红包;在一些特殊时节比如春节等,一些地方政府也会与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等,大家也可报名参加活动;同时,大家可以前往相关银行申请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等等。
相信未来,数字人民币会不断加快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