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拾遗时光|“百戏之祖”昆曲的代代传承,蕴藏哪些启示?

昆曲自明代中叶以来盛行,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发源地是江苏,融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多种形式,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昆曲对近代多个戏剧剧种都有着巨大影响。2001年,昆曲成为首批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殊荣的19个项目之一。 昆曲拥有长期传承的规则,又能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一代代艺术家传承与精进,方得以展现极高的艺术性。这一点与投资理财有许多共通之处。投资世界品种丰富、范围广泛,投资者想要长期获得成功,需要建立正确的核心理念,对各类资产进行长期研究和跟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传承经典绽放恒久魅力 昆曲发展史上,诞生了众多名家和作品,如《浣纱记》、《牡丹亭》、《义侠记》、《长生殿》和《桃花扇》,直到现在昆曲还会经常演绎几百年前名家的作品,还原传统戏曲的魅力。 千百年来,各种戏曲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随着时代变迁,剧本、声腔和表演不断变革。然而昆曲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因此被称为“活化石”。 图:昆曲演员,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对传统戏曲经典的继承是昆曲享有极高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实在投资界中,虽然存在各种理论、方法和模式,但是价值投资一直都是最经典的理念,其核心方法一直都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并持有”。 价值投资的主要概念包括: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比如:每一只股票背后都对应着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并不受到市场价格走势影响。股票价格通常会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价格长期有向着“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债券、可转债、大宗商品同样适用价值投资理念,每一种资产在某个阶段都有其内在价值,市场价格只是外在表现。准确评估内在价值,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种投资方法长期有效。 价格最终向内在价值回归,是长期市场有效性最好的佐证。“金子总会发光的”,优秀的企业、健康的财务、稳定的增长、便宜的价格,市场一定会用价格上涨给予回应,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长期沉淀打造深厚功底 中国传统戏曲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昆曲对这些方面要求很高。昆曲有严格的“表情”、“身段”的身体“姿式”系统,演员的表演是由“身段画景”的童子功建构出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譬如,闺门旦是多姿婀娜的,用腰很讲究,手一指到什么位置,眼睛看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是非常规范。昆曲中的“表情”也是演员长期训练之后,眼神、面部肌肉展现出来不同角色的特殊表情。 昆曲演员“姿势化”的身体表演,要经过至少6-8年,甚至更长时间严谨苛刻的锤炼,才能够达成“筋肉思维”。 图:昆曲演员,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深厚的功底、长期的训练是昆曲表演的基础。其实,投资也需要长期的沉淀,价值投资要求投资者对市场和行业长期跟踪、对投资标有深刻认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简单的说,投资者必须对投资标的非常了解。这一点与昆曲表演艺术家的成长非常相似。 首先,价值投资是逆人性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往往是孤独的。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往往也是远离浮躁、平心静气积淀功底的人。群体性是根植于人类心理深处的特点,价值投资者要求对于信息和投资判断不受外界影响,基于自己的分析和逻辑,做到清醒而独立。 其次,价值投资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展专业研究。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也是在唱、念、做、打、舞等各个方面长期积累。投资者对于行业和上市公司的研究,可以对标学术型的研究员。在行业研究方面,投资者要观察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能不能“幸运地”搭上经济增长的列车,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需要了解行业驱动因素、长期跟踪上下游。在公司研究方面,投资者需要尽力去了解一家公司的管理层、财务状况、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等。采用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投资者才能对投资标的有较全面的了解。 最后,价值投资者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往往也是对于昆曲的内涵、精髓有深刻的理解。核心投资理念往往来自于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深刻认识,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总结归纳出一套原则和理念,建立起自己的投资能力圈,发现他人发现不了的投资机会。 结语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明珠,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品格之坚韧、心态之平稳、训练之艰辛、表演之严谨。这些同样都是投资者需要培养的素质。 让我们一起,与非遗同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价值投资专栏

2024-11-06 16:37:54

拾遗时光|从旗袍美学看投资之道

身着一袭旗袍,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悠长的雨巷,这是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东方意境。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旗袍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方美学的象征。如今,它不仅仅是一种服饰特征,更是一种文化的苏醒,一种怀旧的放任。 一针一线,皆是匠心。旗袍的制作需要经历时间的淬炼,投资亦是如此,价值实现同样需要时间的酝酿。透过旗袍,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汲取几番投资之道。 慢工出细活 投资就像做旗袍,慢工才能出细活。 旗袍,作为中华服饰文化的瑰宝,其制作过程是一场精细的仪式,包含“镶、嵌、绲、宕、盘、绣”等多种繁复的传统工艺。 就以旗袍的盘扣为例,一枚传统盘扣要经过开料、刮浆、烫条等二十多道工序,每一寸缠绕皆是对心性的磨炼。复杂一点的盘扣,花上几天工夫毫不稀奇。 旗袍制作大师褚宏生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在一针一线中缝制出5000件旗袍。他的耐心和执着,让旗袍超越了服饰的范畴,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和艺术的表达。 在投资领域,耐心同样重要。投资中的耐心意味着不急于求成,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在长期视角陪伴经济发展和优秀企业成长。正如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巴尔扎克所言,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 量体裁衣才合身 投资也要量好“三围”,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投资目标都不能少~ 旗袍的剪裁是一门精确至极的工艺,从领口的高矮、肩线的斜度到腰身的弧度,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才能确保旗袍完美贴合穿着者的身体曲线。 在制作旗袍前,必不可少的就是“量体”。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凤旗袍为例,为了让衣服与穿着者的身体更相称,除了测三围、身长、臂长以外,龙凤旗袍在前期总共需精准测量人体36个部位,才能确保旗袍的剪裁完美贴合穿着者的身形。 选择投资产品就像“量体裁衣”,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量身定制投资方案,选择相应风险等级的产品进行投资,确保投资的产品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契合。 适应变化不“过时” 适应时代和市场变化,才能让组合不“过时”。 从满族旗装到民国风情,再到现代的时尚演绎,旗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满足了时代变迁中人们的多元需求。如海派旗袍泰斗金泰钧所言,世界上很多民族服装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只有旗袍一直在变,兼具了时尚和传统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身份。 从过去到现在,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推进,旗袍持续扩展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变得越来越多元。如今的旗袍,既保留了古典的立领、盘扣、侧开叉等传统东方美学韵味,也不断地汲取着新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 旗袍款式示意图,图片拍摄于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 投资的过程同样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变化,各类资产的表现往往会随着经济周期、行业趋势、政策调整等因素而改变。投资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当下的经济趋势和行业动态,定期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才能让组合不“过时”。 结语 旗袍,这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服饰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已然升华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东方美学的精髓,更在时间的洗礼下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投资亦需经历时间的沉淀,保持耐心、定期审视,选择合适的产品长期持有,在复利效应下实现价值、收获价值。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价值投资专栏

2024-11-01 16:19:11

拾遗时光|笔锋流转:书法作品中的投资课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幅笔力遒劲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富饶的中华历史文化。 书法,不仅关乎技艺和审美,更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从心态修炼到谋篇布局,再到时间的沉淀,书法与投资两者有很多暗合之处。透过书法的笔锋流转,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心静则笔畅 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于“心手相应”,也就是说,书法家的心境与手中的笔法必须统一。 心正则笔正,心静则笔畅。书写者在创作时必须摒除杂念,心无旁骛,方能将字写得有力道、有韵味。若心绪不宁,笔下的作品便会显得急躁凌乱,难以呈现出应有的气质。 这种心境的控制能力不仅体现在手上的技术,更深层次的,是对情绪的掌控力与专注力。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表现得潇洒自如,正是他心境平和的外在体现。通过一笔一画,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他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投资过程中同样如此。在市场波动面前,情绪化操作常常导致亏损。书法家在创作中需保持内心的平静,投资者也应该保持冷静、理性,不被市场情绪裹挟,避免情绪波动影响到投资行为。 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做优秀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高智商,只须拥有“不轻易从众的能力”。投资并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个持续的长跑,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等待和识别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布局的艺术 有好的笔画和字体,并不一定能组成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书法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作品的构成,根据纸张的幅式、大小以及书写的内容,合理安排每个字的位置、大小与气势,使之在整幅作品中相互呼应,形成连贯的视觉效果。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认为:“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书法家不只是单个字的结构与美感,更注重整幅作品的章法与布局,避免因为局部的失误而影响整体的美感。 例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就是章法布局方面的上佳之作。观赏这幅作品,可以发现字里行间充满着浓烈的情感张力与结构美感,章法上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字势纵横,布白疏密得当,节奏起伏跌宕。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我们在看书法名帖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其中不乏涂改或者败笔,但是得益于全篇的章法和气韵,这些局部的小瑕疵并不影响整体的艺术价值。 在投资中,“布局”的概念与书法中的章法类似,不应囿于一城一池或者短期涨跌,而是要有全局思维,统筹兼顾,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 资产配置就是投资章法的重要内容。股票、债券、黄金等大类资产各有其自身的周期规律,若将全部资金押宝其中一种,可能在布局上就显得单调。从全局出发,合理地将资产进行分散配置是更优的选择,既能对冲单一市场的波动风险,也能为投资增添更多的“协调”与“美感”。 甘坐冷板凳 有句俗语叫做“十年太极不出门,廿年书法不出手”,意在强调太极和书法都需要下苦功夫修炼,不能急于求成。 书法的学习与创作过程,往往需要长久的磨练,甚至要甘坐十几二十年的冷板凳,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历代的大书家,成名前无一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前人技法,以至于退笔成冢,池水尽墨。 例如唐代书法家怀素以草书闻名,他的草书作品如龙飞凤舞,极具动感和张力,但他的笔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经过了长久的酝酿。怀素年轻时曾苦心临摹前代大家的经典,因为家境贫寒缺少纸张,他就在荒地上种植了上万株芭蕉树,用芭蕉叶代替纸张来练字,苦练多年才成为书法大家。 怀素《自叙帖》(局部) 投资同样是一场长期的修行。巴菲特曾经表示: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10分钟都不要持有。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说每只股票都要拿10年,但是要以敢于长期持有的心态去买入,同时有信心等待价值兑现的漫长过程。 书法的笔画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但书法的底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坚持。投资中可以像书法家一样,耐心积累,不断深入研究,寻找能够长期为自己带来价值的公司或资产,并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作用。 结语 书法以笔墨为魂,以文字为骨,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书法被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技艺,还能陶冶情操、修炼心性。 书法家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砺,最终方能创造佳作。投资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持平稳的心境,做好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以甘坐冷板凳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向前。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价值投资专栏

2024-10-14 15:54:51

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挂牌交易一周年,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

来源:新华财经投教基地

2024-08-19 20:29:11

穿越回1932年的股市大底,你会做什么?

1932年6月1日,美股刚刚度过历史上回撤幅度最大的熊市,步入“遍地是黄金”的战略机遇期,标普500指数最低触及4.4点(没错,就是4.4点)。Wind数据显示,接下来5年,投资标普500的年化回报率将接近30%。而将时间再拉长的话,到如今标普500点位已经超过5000点。 假如时间能够倒流的话,在当时选择“别人恐惧我贪婪”似乎是比较正确的决定。但是平心而论,在1932年我们或许都难有足够的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从1929年到1932年,在过度投机和“大萧条”的交织影响下,标普500已经了跌去86%。 投资就像挑选带刺的玫瑰,越是潜在收益高的资产,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更高。如果做好了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某类资产下跌时可以得到更好的对冲保护,而真的到了“遍地是黄金”的时候,合理的资产配置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勇气。 投资大师大卫·斯文森曾这样表示,诚然,长期来看股票潜在收益率较高,但是不能仅仅持有100%是股票的权益组合,让“资产多样化”的最大好处体现在行为金融方面,不要忘记投资是一门科学,但说不定更是一门艺术,投资的不确定性隐藏在人性变幻无常的云山雾罩之下。 全仓最好的资产,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美股市场还是A股市场,从长期维度来看,股票都是大类资产中收益相对领先的品种。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由无数企业共同推动的,而上市公司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股票本质上代表着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所以长期看国民经济和优秀企业盈利的增长可以不断驱动股价上涨,让投资者分享到时代和产业增长的成果。 硬币的另一面,是股票市场波动较为剧烈。潜在的长期较高回报让许多人纷纷入场,而短期的震荡又让很多人又爱又恨。 以沪深300和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分别作为股票和债券资产的代表,从2005年1月4日至2024年5年31日,两者累计收益率分别为258%和124%,股票资产长期收益更好,但是其波动性也是显著地大于债券资产。 为了模拟资产配置的效果,假设以不同的股债配置比例投资沪深300和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并在每年年初将资产进行再平衡,将其恢复至初始配置比例,结果如下。 图:不同股债配置比例的效果 注:数据来自Wind,时间区间为2005.1.4-2024.5.31,组合比例为沪深300指数与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初始配置比例,并在每年年初将组合资产再平衡至该比例。 通过数据回测可以发现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股债资产配置及再平衡,可以显著地降低组合波动。如果组合全仓沪深300指数,其日收益率标准差为1.6%,而随着权益资产比例的下降,组合的日收益率标准差出现稳步地降低。到50:50组合时,日收益率标准差降至0.8%。 第二,除了降低波动,股债资产配置及再平衡还有可能提升组合收益。在上面的时间段中,若全仓单一资产中收益较高的沪深300指数,则组合累计收益为258%。逐步降低权益资产的仓位,同时增加债券资产的仓位,组合的累计收益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股债比为65:35时,组合收益率提升至376%,远远高于沪深300指数与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同期表现。 资产配置是一种更长期的思维方式 在一部分投资者的固有印象中,投资就应该选择涨得最好的资产进行“梭哈”,这样才能站在风口获得最好的收益,资产配置虽然能降低风险但是会损耗部分收益。通过实际的案例,我们知道这种观点存在误解。即使有“后视镜”提前知晓涨得最好的品种,但是全仓它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图:65:35股债搭配的效果 注:数据来自Wind,时间区间为2005.1.4-2024.5.31,组合比例为沪深300指数与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初始配置比例,并在每年年初将组合资产再平衡至该比例。 每种大类资产都有其自身的牛熊周期,跨类资产之间相关性相对较低,总体上存在涨跌各异的情况。资产配置的本质,就是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大类资产,以对冲单一类型资产的系统性风险,在不损失太多收益的条件下降低组合波动。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表示,“成功的投资关键是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组合,投资的圣杯就是能够找到15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 近年来,大类资产的轮动速度在加快,波动幅度也不断加大。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际金价再创新高、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等等事件持续出现,反复扰动着各类资产的运行表现。 资产配置就像打仗中的排兵布阵,一味进攻或者一味防守或许都不是最优的安排。从更长期的角度出发,针对各类资产、各类策略应适度进行分散化均衡配置,可以更好捕捉大类资产轮动机会,当各种意料之外的变化发生时相对坦然,长期也能分享到各类资产的收益。 当然,最优的股债配置比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数字,毕竟近二十年来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理的比例应该从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等全方位综合研判和相机调整。而且每个人对风险和收益的感受并不相同,资产配置更多时候应该强调自身条件的匹配。 更多时候考验的是投资心态 市场变化万千,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信息并完美预判。资产配置就是将视野放在更广阔的的资产类别上,跳脱出原有的单一思维限制,用更加豁达的心态来应对不确定性。 有一个小故事,话说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扇子。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因为天晴则大儿子生意不好,下雨则小儿子赚不到钱。后来有人劝慰说,不妨换个思路,天晴则扇子好卖,天雨则雨伞好卖。老太太听完觉得有道理,无论天气好坏总有受益的,于是心态也变好了。 现实中,就像晴天没什么人喜欢带伞一样,在市场顺风顺水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容易忽略资产配置的作用,因为似乎只需投资单一资产就能获得高回报,看起来没必要在浪费仓位在其他品种之上。而在市场震荡加剧时,资产配置才会在恐慌和焦虑情绪中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获得青睐。 事后看,涨跌似乎都是稀松平常的一条“曲线”。但在投资实践中,波动从来都不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和线条,市场起伏对投资者情绪和决策的影响太大了。 投资中的很多道理其实不难理解,但是实际上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例如开篇提到的1932年美股熊市大底,理性分析后不难做出应该买入的决策,但是绝大部分人都在恐慌中离场。经济学家理查·M·萨斯曼对这轮大熊市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任何人在1929年中买入股票,而且一直持有的话,那么就要白白待大部分的人生消逝,才可赚回自己所亏蚀的。”知识渊博的经济学家尚且如此,普通人更加难以保持理性。 在漫长的投资旅程中,大部分时候其实可以用混沌和朦胧来形容,相比集中单一资产的“惊心动魄”,着眼长期、相对稳健、“细水长流”的资产配置,或许是更适合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的选择。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价值投资专栏

2024-07-01 15:22:18

战胜投资心理偏差可以有哪些策略?

在投资中,投资者无法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如何战胜这些心理偏差呢?可能需要一些策略。 一、理解心理偏差,明白自己的投资目标 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存在心理偏差时避免其发生的首要步骤。 许多投资者都忽视了投资目标的设定,对自己的投资目标只有模糊的想法,“我想退休后可以周游世界”、“我想多存钱给孩子上大学”、“我不想退休后穷困”,这些模糊的观念很难对你提供投资指导,也无法帮你规避心理偏差。 设定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意味着什么,需要多少钱,比如,如果目标是退休后每年出国旅行一次、国内旅游一次,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除了退休金,我每年需要有多少投资收益,那我需要提前准备多少本金?这样明确的目标可以使我们立足于长期,时时审视自己的决策,明确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是否一致。 二、制定可量化的投资标准 量化投资标准能使我们做决策时避免受情绪、小道消息和其他心理偏差的影响。在购买股票或者投资基金前,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将它的特点与我们的投资标准进行比较,如果不合适,就不要投资。 有些机构投资者能够取得长期较好的收益,主要由于其只在可靠的分析和调研基础上制定买入决策,其可量化的投资标准使其不太会受到投资经理个人情绪的控制、成为心理偏差的牺牲品。 在制定了可量化的投资标准基础上,更新信息也很重要,如果投资于企业的股票,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层的品质及新产品的研发等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分散投资 对于投资者来说,采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投资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多元化投资法则。 比如,购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基金产品,或者购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股票,可以达到较好的分散投资效果。如果你所购买的基金产品,其持仓中虽然有20只股票,但都是TMT科技行业的股票,那其实并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分散投资能够分散单一板块的风险,也可以抵挡由于依恋或熟悉造成的心理偏差。 四、控制投资环境 如果你在减肥,那就要对含糖量高的食物敬而远之。同样,如果我们想克服投资心理偏差,那就应该控制投资环境,对能够放大心理偏差的行为做出限制。 比如,我们可以一个月以上再查看一下股票账户,而不是每天都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心理偏差,比如蛇咬效应、避免懊悔的效应、赌资效应。减少交易次数,这可以帮助我们消除速度至上的错误观念,追求投资速度意味着你可能经常会在听到小道消息就急于购买股票,而买入后不久,股票价格常常就会下跌,减少交易可以减少自己的过度自信和交易冲动。 我们可以每年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看看其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目标一致,是否分散。查看投资组合时,我们要留心是否存在现状偏差效应、赠予效应、代表性和熟悉性等心理偏差,同时,我们还需要克服认知失谐和记忆偏差。 五、设置定期提醒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某个时期把注意力放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上。设置定期提醒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方法。 有些银行会定期发送信息提醒客户留意自己的储蓄或投资目标的完成情况,提醒的目的是让客户把注意力转移到重要的投资目标上去。对于未来目标的激励性提醒,有助于检查达成目标的进展或投资组合的状况,还有助于克服心理偏差。 六、利用其他经验法则 一些常见的经验法则,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免受自身心理偏差的影响。比如:聊天室或论坛上的信息不可当真,它会使你信心过度膨胀,熟悉性思维偏差被放大,形成人为的社交共识。 当你想要买入一只不符合你选股标准的股票前请斟酌,因为你不可能比市场知道得更多,你真的确定自己拥有更多信息吗?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努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是较为稳妥的方式。大多数主动交易发生的原因是期望获得比他人更高的收益,但这常常会导致心理偏差,最终收益较低。通常而言,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率的策略往往很成功,因为它能防止你的偏差。 成功的投资者不仅仅要对股票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也很重要,金融知识丰富的投资者常常也会失败,因为心理偏差控制了他们的投资决策。所以,克服心理偏差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价值投资专栏

2024-06-28 15:37:48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