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会计体系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投资?

企业都会采用会计体系来追踪、划分和归类资金流,人们则使用一种心理会计体系。人类的大脑所运用的心理会计体系,就像一个文件柜,每个决策、行动和结果都放在单独的文件夹里,里面包括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及收益。 心理预算注重成本与收益相匹配 心理会计所采用的划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你的决策。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为了买一栋房子,A夫妇已经攒了50000美元,将钱存入年利息只有3%的储蓄账户中,他们希望五年后能够买下这栋房子。与此同时,他们向银行申请了3年期的年利息7%的汽车贷款,贷款15000美元去购买一辆车。 这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情形。人们把钱存入储蓄账户,获得了较低的利息,却以较高的利息进行贷款用于其他消费,结果其实是不划算的。 这个案例表明,虽然金钱本身没有标签,但是人们会自己给不同的钱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A夫妇就把他们放入储蓄账户的钱贴上了“购房专用”的标签并放入一个心理账户里,而把贷款买车放入另一个心理账户。如果他们把“买车”心理账户和“买房”心理账户混在一起进行安排,或许可以增加他们的财富,但是A夫妇还是没有这样做。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礼品卡的研究发现,人们用礼品卡购买好玩东西的频次高于用现金购买同类商品。人们倾向于把礼品卡的钱记在好玩商品的心理账户上,所以用它来购买好玩的东西。 人们会用财务预算来追踪和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脑也会用心理预算将每笔心理账户的消费收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将情绪上的痛苦和喜悦匹配对应起来。 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到期即付”的支付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购买活动的收益与成本紧密连在一起。 通过对购买耐用品和对旅行费用的付款方式的研究发现,如果商品或服务很快会被消费完,人们就会表现出厌恶负债。人们偏向于将支付期限的长短与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时间相匹配,所以贷款购买房子、汽车、家电这类耐用品的做法比较常见,因为这些物品使用期限比较长。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以长期负债方式为那些已经消费过的商品付款,因此滞后支付旅行费用的方式并不受欢迎,因为它产生了长期成本与短期收益。 沉没成本效应 在实际生活和投资中,当人们在为将来做决策时,总是习惯性地考虑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成本,这种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可以定义为“一旦为某项投资付出了金钱、时间和努力,人们就会倾向于继续做下去的现象。” 沉没成本有两个重要因素:大小和时间。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人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篮球赛入场票,票价40美元,但比赛当天,一场暴风雪袭击了当地,会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减少他们观看篮球赛时的快乐。这里我们注意到,如果球赛门票是他们花钱买的,这家人会更可能去观看比赛。如果球赛门票是免费获得的,他们就有更大可能不去观看。 这是因为,在考虑去还是不去的问题时,人们会将沉没成本计算在内。如果他们不去看比赛,他们就不得不关闭心理账户,承认损失,失去本该得到的乐趣,为了能避免这种损失带来的痛苦,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而如果门票是免费获得的,那么关闭心理账户不会有任何的收益或亏损。 这个例子说明,沉没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门票的成本(40美元还是0美元)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了沉没成本,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一家人计划下周去看篮球赛,但是比赛当天下起了暴风雪,何时买的入场票也会影响他们的决定。如果是昨天买的入场票而不是半年前买的,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没有收益而关闭心理账户的痛苦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 心理会计与投资的关系 投资者倾向于为每一笔投资设置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将每项投资单独处理,却忽视了他们之间的互动,这种心理过程会在许多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心理会计会进一步加剧处置效应,因为投资者不想承受懊悔的痛苦,所以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因此出售亏损股票,关闭心理账户,会激发懊悔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股票变成了沉没成本,浪费在亏损股票上的沉没成本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会逐渐消失。与较早时间卖出亏损股票相比,投资者后来对卖出亏损股票的懊悔心理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当投资者决定出售亏损股票时,他们可能倾向于在同一天卖出多只亏损的股票。投资者可能将这些亏损股票一起卖出以一次性录入亏损,这就将懊悔的情绪限制在一个时间段里,而不让懊悔出现多次。换句话说,为了最小化懊悔心理,人们可以将这些单独的亏损股票心理账户归拢起来,将其一起关闭。 但是对于盈利的股票,投资者一般会分几天来完成出售盈利股票的行为,以延长这种愉快的感觉。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次享受盈利的快乐,来使自己的幸福感达到最大化。 那些能够在更宽阔的框架里审视自己投资的人会在其他行为问题方面减少困惑。狭隘的视野可能加剧处置效应并导致分散化投资不足。能够展现出更宽阔的框架的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程度也更合理。 心理会计的狭隘可以解释,为何人们通常会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股市的风险比劳动收入、比房产的风险看上去大得多。 心理会计过程导致了人们孤立地考虑自己的各项投资,人们不会留意分散化或者投资间互动而产生的收益或成本。心理会计会放大懊悔心理引发的处理效应,当这种情况很突出时,过去的盈利股就会被低估,而亏损股会被高估。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东方红资管

2024-02-27 14:37:02

投资就像滚元宵 “好面皮+好馅料”才是好元宵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元宵的节日,传统的元宵都是滚出来的,先加足馅料,然后通过不断地滚动,让其黏上糯米粉,具体做多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其实,做投资和做元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配比会有不同的风味,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最重要。 面皮+馅料 好的配比有好的口味 如果把元宵的配比看做资产配置,那么元宵的面皮相当于固收产品,馅料相当于权益产品。面皮是基础,投资组合中固收部分努力提供基础的收益。馅料相当于权益部分,投资组合中权益部分提供增加获得收益的可能。这就好比元宵,有了好面皮,再加好馅料,增加元宵丰富的口感,让你获取美食的超额回报,两者的比例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实际上,这就是投资中的资产配置。“配置”更像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局限于不同资产之间,还存在于不同投资策略之间,甚至同类资产的不同风格之间。通俗来说,资产配置就是不要把资金“单押”在某一类资产上。 举个简单的股债配置的例子: Wind数据显示,2005年-2023年的19年间,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243.11%,中证全债指数的收益率为137.92%。从结果上看,股市的收益更好,但期间波动也更大,回撤也更多。在上述期间,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5.71%,最大回撤为-72.30%,中证全债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1.54%,最大回撤为-4.28%。 如果采用股债组合配置策略,比如按照股债3:7、5:5和7:3的不同比例配置,就会发现,通过组合配置,能够实现降低波动提升收益的理想效果。 我们假设70%的资产配置低风险的债券、30%的资产配置高风险的股票,19年下来,收益率相比于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更高了,而组合波动率则降低了;同样,股债5:5配比、股债7:3配比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提出,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中的免费午餐。确实,通过配置相关度低的资产,能够显著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性价比。 根据需求做出不同的口味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犹如每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不同。不同需求,做出不同口味的元宵,就好比随着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中权益和固收占总资产比例也要随之变化。 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还有较长的工作时间,收入大概率具有较好的上升空间。这个时候年轻投资者身体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医疗消费较少。收入增长,支出不多,这类投资者比较适合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较长的权益类基金。因为这时候你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也有较长期的资金可以调配。权益类基金虽然波动大,但是长期来看获取不错收益的概率更高。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整体向上的环境下,长期不会太差。所以,对于依然单身,发展潜力无限的你来说,长期重仓权益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记住,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持有。 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收入相比刚毕业的起薪有了一定提升,在除去生活开销外,能有一定的现金流富余可以进行投资。在资产配置上,这类投资者可以选择“权益+固收”的组合策略。一方面,通过长期投资权益市场在承受更高风险的同时也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固收投资可以增强整体资产组合的稳健性。 临近退休的投资者,更应该把安全作为首选。作为一名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士,未来现金流收入的降低,风险承受能力降低,日常消费尤其是医疗支出不断增加。此时,理财最重要的是稳健,然后才是考虑资产的增值。 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接近或已经退休的人士无需感到无所适从,这部分投资者可以增加固收产品的配置,适度降低投资的波动,在更稳健的投资策略下,进行长期投资。 龙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为我们的投资增加了几分甜度。投资者切忌不要因为市场短期加速上涨,就盲目追涨杀跌,而是要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等进行客观分析,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选择: 第一,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通过风险能力测试,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 第二,了解投资的期限,选择合适的产品。因为权益市场短期波动较为剧烈,短期投资的资金更适合投资固收类产品,而长期投资资金,可以适度选择权益产品。 第三,了解投资的产品风险属性。以基金为例,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权益市场,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市,整体波动较低,预期收益相对较低,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更适合。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东方红资管

2024-02-23 09:02:02

投资就像跑马拉松,跑过“疲劳点”至关重要

前段时间,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地全国各地举办。跑马拉松与投资有很多共通之处,成功的投资就像参加一场马拉松,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科学的准备,才能顺利完赛。 跑前:充分准备,知己知彼 作为一名以马拉松为目标的跑者,在参加马拉松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充分做好准备,最好有跑过30公里以上的经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跑速和跑步节奏。此外,跑者需要对即将参加的全马赛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为,有些赛道可能桥多,上坡多或者下坡多,甚至弯路多,这些因素都对你能否完赛具有重要影响。 投资前,我们同样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通过风险能力测试,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 第二,了解投资的期限,选择合适的产品。因为权益市场短期波动较为剧烈,短期投资的资金更适合投资固收类产品,而长期投资资金,可以适度选择权益产品。 第三,了解投资的产品风险属性。以基金为例,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权益市场,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市,整体波动较低,预期收益相对较低,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更适合。 跑中:跑过“疲劳点”是关键 在跑全马的过程中,很多跑友都尝试过“撞墙”的滋味。通常在赛程进行到30公里的时候,身体会感受到疲惫,好像再也跑不动了,放弃的念头挥之不去。 其实,这种“疲劳点”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跑友需要稳定心态,不慌张,相信坚持不久后,就能重新进入舒适的稳定跑步状态,跑过终点线。 投资者往往是在牛市行情中入场,所以开始时往往是赚钱的,投资心态也比较好。但是,市场牛熊周期的更迭是不变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投资舒适区后,市场进入震荡下行区间,投资者开始进入“恐慌期”,尤其在经历了持续的亏损后,难免有放弃投资,割肉离场的冲动。 其实,这个时候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慌张。因为,市场的上涨与下跌就像一年四季更替一样,周而复始。在“均值回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当市场出现超跌的时候,就会有反弹的动力。 市场的下跌也为投资者在低位收集便宜筹码提供了机会。通过在低位布局,在均摊成本的同时,当市场反弹时,投资者才能快速实现回本盈利,收获投资的微笑曲线。 跑后:全面调整,越来越强 在跑完全马后,我们首先要慢慢的走半小时,让肌肉从竞技状态回归到平静状态,然后进行全方位的拉伸。拉伸后,可以选择冰水泡脚,快速缓解肌肉疲劳,同时还要及时补充能量。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恢复调整,才能在赛后,快速恢复,越跑越强。 在经历了一轮牛熊周期之后,投资者对市场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因为市场的变化,投资者股债投资的资产比例也与开始时的分配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此时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调整权益和固收投资比例,准备迎接新一轮周期的来临。通过动态的调整股债比例,才能让投资越来越好。 马拉松项目是一项有氧供能为主的项目,需要长期、耐心和细致的准备,对运动员要求较高。投资,同样需要投资者具备长期、耐心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熬过难捱的震荡期,迎来投资市场春天的到来。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东方红资管

2024-02-02 11:11:02

养老投资小课堂第七讲:为什么FOF模式更适合养老投资?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养老投资专栏

2023-12-08 20:01:29

从海底世界到FOF投资(五)|FOF基金经理如何选基金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养老投资

2023-12-06 22:00:28

公募基金与全面注册制

来源:德邦证券

2023-12-04 10:58:32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