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基本养老缴费与支出缺口逐年增大,养老金支出的巨大压力不容忽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正在迫近。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
在此严峻社会背景之下,个人养老金制度应运而生,引起了社会各方广泛的关注。那么个人养老金具体是什么,怎么参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个人养老金是什么?
根据人社部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宣传提纲》,个人养老金是指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家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给予支持,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简单的说,个人养老金就是自己每年存一笔钱到自己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配合基本养老保险,作为自己养老金的来源。
如何参加?
根据自愿原则,在中国境内所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到个人养老金制度中来。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个人养老金账户具有唯一性,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其次,参加人需要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加人如果变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应当经信息平台核验后,将原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的资金转移至新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注销原资金账户。
缴纳上限
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设置缴纳上限主要是因为个人养老金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防止高收入群体通过这一渠道避税,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举例来说,一个年收入20万的人,在减去各项专项扣除后再减去12000元的养老金扣除,一年下来可以少交大概1200元的个税;而一个年收入50万的人,一年下来可以少缴纳大概3000元的个税。可以看出,收入越高,可以减免的个税越多。
这一缴纳上限可能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而适时向上调整。
如何领取?
当参加人达到退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取出,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领取之前如何投资
在参与人达到领取个人养老金相关条件之前,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一直是逐年增加,封闭积累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资金可用于购买的金融产品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在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公布。
参加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达到个人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