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按照信用状况,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虽同属债券,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利率债、信用债,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利率债主要是指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主体发行的债券。这类债券的特点在于其发行主体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利率债券的价格主要受实际利率的影响,投资者一般只需要关注政府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不用担心是否违约。但是利率债也不是绝对的安全,比如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希腊的主权债券就违约过。

信用债是指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的债券,具体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可转债等品种,信用债价格除受到实际利率影响外,还受发行主体信用状况的影响。投资者要注意关注是否有违约风险。

从两类债券的定义,可以看出来利率债和信用债的第一个区别就是债券发行主体不同。之前与大家分享过债券的投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下面从风险的维度对比利率债和信用债的区别:

信用风险

利率债的发行主体有中央政府信用背书,一般认为没有信用违约风险。而信用债的投资者则面临发行主体不能按时足额还本付息的信用违约风险。一方面,发行主体偿债能力受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股权结构、业务经营、债务规模等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信用债及其发行主体还会受到国家政策、经济环境、行业后期等大环境导致的系统性影响。

流动性风险

利率债相较于信用债流动性更强。二级市场方面,通常参与利率债交易的机构较多,价格透明,日均交易次数相对较多,买卖价差相对较小。而信用债通常买卖价差较大,全天成交次数较少。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下行的时候,利率债相较于信用债更容易卖出止损,信用债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骤降,难以止损,从而导致亏损幅度难以控制的情况。再融资方面,利率债较容易通过质押式回购进行融资,而信用债则较困难,尤其是发行主体信用资质较差的债券。

收益水平

利率债的收益通常低于信用债。投资利率债基本没有信用风险,但其价格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包括长短期利率、通胀率、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流通中的货币量等。而信用债的投资者需要承受发行主体违约的信用风险,因此收益水平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得到信用风险补偿。一般情况下,信用风险越高的信用债,收益率也就越高。

总结来说的话,利率债就是有利率风险的债券,信用债就是有信用风险的债券,这样是不是好记很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