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9月熊猫债首次发行,随着我国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熊猫债的发行逐渐迎来高峰。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8月2日,熊猫债累计发行金额5977.36亿元,存量规模2236.46亿元。
看到“熊猫债”,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熊猫怎么和债券绑在了一起?我们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叫熊猫债。熊猫债是一种外国债券,它是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国际多边金融机构通常以一国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在该国发行的债券,因此在中国发行的这类债券也就被叫做熊猫债。与熊猫债类似的,还有澳大利亚的袋鼠债、英国的猛犬债等等。
了解了熊猫债名字的由来后,我们继续走近熊猫债。熊猫债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第一个规定是熊猫债发行利率的确定,发行人以同期限金融债券的收益率水平为参照基础,确定熊猫债的发行利率。第二个规定是熊猫债发行地的确定,按照我国央行规定,熊猫债须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熊猫债的发行主体有哪些?
熊猫债的发行主体包括纯境外的发行人和中资红筹企业(指注册地在海外,但业务运营集中在大陆的企业)这两类。两类发行主体中,中资本红筹企业占大头,纯境外的发行人参与程度较低,但纯境外的发行人所在行业种类分布更加广泛,例如多边机构、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均包括在内,其地位同样也不容小觑。
那么,为什么要发行熊猫债,它的发行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作为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头戏之一,熊猫债的发行推动了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进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这意味着,通过发行熊猫债,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国际上债券发行的先进管理技术,而且促进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我国当下加快经济国际化这一奋斗目标相符。
其次,熊猫债的发行有利于保护国内中小企业的利益,极大降低了贷款过程中的汇率风险。这是因为,如果未发行熊猫债,有此类贷款需求的企业则将通过购买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来获取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很有可能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而发行熊猫债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原来购汇还贷时所承担的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