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公布了11月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具体内容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3675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169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抵押补充贷款两年来实现首次净增长。

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抵押补充贷款

抵押补充贷款,简称PSL(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创设。相较于其他种类的货币政策工具,PSL显得更为特别些,它仅为特定银行,即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特定银行需要以质押的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供高等级债权资产、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来获得贷款。

抵押贷款补充还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并不能随意使用,需要定向投放。也就是说,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是给地方政府或平台的特定项目贷款,如地下管廊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

言归正传,PSL两年来实现首次净增长,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向公众传达了房地产市场的重磅利好消息。最初,PSL创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棚改货币化安置。棚改货币化是什么意思呢?简单介绍一下,棚改就是棚户区改造,是指将那些位于房屋集中区域内的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的房屋拆除,而货币化的意思是政府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补偿,由居民自己去商品房市场上购置住房。政府给居民的拆迁补偿款就来源于央行通过PSL向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贷款。PSL两年来实现首次净增长也就意味着,作为曾经的棚改“杀器”,PSL很有可能将重上“战场”,有助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实现去库存。

除了棚改,PSL也有可能用于“保交楼”专项借款(目的是保证居民购置的房屋按时交付,不烂尾)或是基建项目。不管怎么说,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帮助化解当前的房地产行业风险。

其次,不仅仅是针对房地产市场,PSL两年来实现首次净增长,也意味着国家将大力扶持重点项目的发展,通过向特定银行提供期限长、利率低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从而有助于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经济企稳向好。同时,PSL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形成政策组合效力,进一步助力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