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利的繁花能开多久?

近三年来,市场持续震荡调整,红利类资产却有不错的逆势表现。以东证红利低波指数(931446)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3年该指数涨幅为8.32%,今年前2个月涨幅为8.95%。凭借着相对稳健的表现,红利策略日益受到市场认可,成为许多投资者的眼中的香饽饽。 当前市场或许仍存在一定的分歧,那么红利策略还值得投资吗?其投资价值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震荡市“减震”利器 凭借样本公司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稳定、稳定高分红等特性,东证红利低波指数在近期市场调整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跌属性。 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初至2024年2月底,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的最大回撤分别为45.25%、41.69%、56.49%,宽基指数存在深度的回调,而同期东证红利低波指数的最大回撤为15.34%,成为名副其实的震荡市“减震”利器。 从行业分布可以发现,相较于中证800指数,东证红利低波指数明显超配银行、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纺织服装等行业偏价值和防御性板块,同时明显低配电子、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非银金融、计算机等成长性较强或估值较高的板块。行业分布上的倾斜,使得东证红利低波指数具有天然的防御价值属性。 图:东证红利低波相对中证800的行业超配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2/29,指数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表现。 在红利因子正向筛选的基础上,东证红利低波指数在构建时也纳入了低波动因子,更好地筛除存在异常高波动的股票。红利因子和低波动因子的叠加共振,或能发挥出“1+1>2”的效果。 与市场上其他红利指数相比,东证红利低波指数还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对ROE稳定性的考量,旨在辅助选出质量更优、稳定性更好的标的。 退可守,进亦可攻 通过“高分红+低波动”的组合,东证红利低波指数点亮了防御的技能,可以为投资提供相对更多的安全边际,帮助度过市场低位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阶段。 因为防御属性太强,其进攻性往往被大家忽略。很多人直觉地认为红利策略只适合于熊市或震荡市,在牛市中红利策略配置的性价比并不高,这种观点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误解。 图:东证红利低波与中证800年度收益对比 数据来源:Wind,指数收益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表现。 从年度收益表现观察,从2010年以来,东证红利低波指数确实在大部分年份跑赢中证800,尤其是在中证800下行的年份,东证红利低波均取得了相对更佳的表现。 但在牛市阶段,红利策略同样可能跑赢市场。例如在2014年、2015年和2017年,中证800整体表现较好,而东证红利低波在此基础上均获得超过10%的相对收益,证明红利策略在牛市也具备一定的进攻性。 总体上看,东证红利低波指数所表征的资产走势与市场表现相对独立,其投资价值并不仅限于熊市减震,在牛市依然可以作为良好的底仓配置品种。 股息率跑赢十年国债收益率 近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明显存在逐步走低的趋势,大行定存利率也已告别“3时代”,全社会无风险利率正持续下行,“躺赢”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证红利低波的股息率自指数发布(2020年4月21日)以来存在较为明显的趋势性上升,近期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截至今年2月底,东证红利低波指数股息率相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达2.6%,凸显了红利低波策略的投资性价比和配置价值。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2/29 放眼全球,在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的银行存款利率也呈现出趋势性的下行,逐步进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股息率是现金分红和总市值之比,高股息本质上是上市公司从利润中拿出大量现金来分红,且要求公司股价处于相对低估值状态。稳定的高股息策略,或许是低利率时代的一味“良药”。 通过预期股息率规避“红利陷阱” 投资是面向未来而非过去,当前的高股息不等于未来的高股息,将过去一年高股息的股票筛选出来构建组合,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稳定地获取红利,反而可能踏入“红利陷阱”。 举例而言,强周期行业往往会在周期顶部进行高分红,但其分红持续性并不强,股息率过高反而可能意味着离周期顶部不远。所以,以过去一年的股息率来构建组合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问题。 企业整体分红意愿与其经营阶段有关,近三年的分红情况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几年情况。 东证红利低波指数在选择样本的过程中,剔除了过去三年未连续实施现金分红的证券,并且剔除“预期股息率”排名后60%的证券,通过这些筛选之后,留下来的都是分红意愿和分红持续性都较高的股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避“红利陷阱”。 除此之外,与大部分红利指数不同,东证红利低波采用“预期股息率”进行加权计算,进一步强化红利属性,将权重向未来更可能高股息的样本倾斜。 央国企价值重估进行时 近年来,国资委探索建立了央企经营指标体系,并从资产重组、经营效率等多个角度对考核指标进行持续优化调整,推动央国企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国资委在年初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2月27日,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会议指出要“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 东证红利低波指数当前含“央国企”量较高。根据Wind数据,截至2月29日,在东证红利低波最新的100家样本公司中,央国企数量为77家,权重占比为77.5%。包含央企27家,权重占比约27.8%,其中有14家“中字头”央企;地方国企50家,权重占比约49.7%。 图:东证红利低波指数样本股公司企业性质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2/29,历史数据仅供参考,历史情况不代表未来情况。 随着央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相关增量政策有望持续加码,有望不断增强国资国企的成长动能,培育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国有企业,其中经营情况良好、业绩稳健的优质央国企或被市场再定价,进一步推动相关资产的价值重估。 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短期来看,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同时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在提升,红利类资产有望起到攻守兼备的作用。 站在目前位置,与其讨论红利风格何时切换,不如观察有利于红利风格的外部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在经济数据出现拐点,低利率环境得以保持,经济确认进入强复苏之前,红利低波类风格仍然是争取获取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的较优选择。 从长期看,即便红利类资产近期已经有一定的表现,从估值、股息率等角度来看,东证红利低波指数目前并未行至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分红将成为企业回报股东的重要方式,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有望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在未来的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组合可以提供较高比例的分红,也有望分享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其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值得期待。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指数基金小课堂

2024-04-24 18:11:30

全网热议的“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

引言:《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十大流行语”中,“新质生产力”位列十大流行语之首。而最新发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传递出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那么“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对投资者可以带来哪些启发? 1、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是在何时提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资料来源:人民网《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3、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资料来源:新华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4、新质生产力的“新”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在四个方面: 新劳动者: 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新劳动对象: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 新劳动工具: 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 新型基础设施: 为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5、新质生产力的“质”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的“质”,其实包含两“质”,一是质态,二是质效。 从质态看,新质生产力把具有流动性和虚拟性的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质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 从质效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着力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这些提质增效的举措都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进步。 6、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力”是什么? 生产力,仍是新质生产力的最终落脚点。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依靠新型劳动者带来更多颠覆式创新,把人才红利注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上问题4-6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 7、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8、为什么要发展新质影响力? 我们可以从新动能、新治理、新增量三个维度理解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供“新动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但是,我国在高端芯片、智能终端处理器、光刻机等领域仍面临“卡脖子”的问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从现代化产业的研发投入比重来看,虽然我国的研发占比自2000年起至2021年都在不断攀升,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根据2022年安永联合华为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预测,至2025年,我国ICT人才数量缺口将超2000万,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领域人才供给不足情况突出。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提供“新动能”。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截止2021年年度数据 构建“新治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上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源于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源于企业激励制度在经济改革发展下的不断完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探索未来治理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达成这一伟大目标,未来广大的科技从业者和企业家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新科技与新治理的良性互动。 创造“新增量” 经济增长是生产力的发展的重要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带来的“新增量”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发展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可以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截至2024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29.9%,拉动了我国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城市群的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9、新质生产力涉及哪些产业、板块?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质生产力三大抓手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于2023年8月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显示,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包括八个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而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则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也就是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这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8个新兴产业和9个未来产业,都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10、新质生产力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投资者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时刻感受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投资中应该体现出“时代感”。从A股市场表现来看,自新质生产力首次提出以来,2023年9月19日到2024年3月15日,万得新质生产力概念指数在此区间已累计上涨近20%,同期万得全A指数跌幅超5%。目前,“新质生产力”相关赛道的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从国家战略到产业规划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前或将是布局好时机。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新质生产力对应着哪些线索呢? 从产业看,可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具有强出海逻辑的行业,从企业性质看,可重点关注科创企业和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从上游基建侧来看,核心在于新要素建设(数据、算力),与配套(能源、材料、基础软件、基础装备等)。从下游各类场景应用与产业组织来看,未来可能经历一段培育期,或可关注具有在技术端取得重大突破潜力的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新材料、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

2024-04-24 11:33:19

“思考快与慢”——卡尼曼留给我们的重要方法论

近日,诺奖经济学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去世。 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休教授,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教授,曾荣获多项奖章,包括美国心理学学会颁赠的心理学终身贡献奖。他的跨领域研究对经济学、医学、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 他的影响力和研究并不会因为离开而终结,而是始终在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在投资领域,决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败。卡尼曼对于快思考和慢思考的研究,帮助投资者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机制,并应用于投资决策中,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胜率。 第一,理解系统1和系统2。 书中提出了人类大脑中存在两套思考系统: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快速、直觉、无意识的思考方式。它处理简单、迅速、日常的问题,如识别物体、人脸,或者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系统1运作迅速,消耗能量少,但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如启发式偏差、情感偏差等。 系统2:慢速、逻辑、有意识的思考方式。它处理复杂、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做决策、进行自我控制等。系统2运作速度慢,消耗能量多,但更加准确和可靠。 卡尼曼提出了系统1(直觉思考)和系统2(逻辑思考)的概念。在投资中,我们需要平衡这两种思考方式。对于一些常规和简单的决策,可以依赖直觉;但对于复杂和重要的投资决策,则需要启动系统2,进行深入分析和逻辑推理。 第二,避免系统1带来的直觉性偏差。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系统1直觉性偏差的影响。例如,在长期投资中,投资者可能因为之前喜欢某个品牌,或者因为在某项投资上的成功经验,而购买其股票。这种购买仅仅凭借直觉,却忽略了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分析。这种直觉启发法可能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 第三,激活系统2,进行至关重要的慢思考。 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投资者应该有意识地启动系统2进行慢思考。这包括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趋势、市场环境等,以及使用客观的系统和工具辅助决策。例如,制作“检查表”来确保考虑所有重要因素,或者进行反向思考,预先设想失败的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第四,系统2并非万无一失,需要用持续学习和研究来弥补信息不足。 卡尼曼指出,系统2并非万无一失,它犯错通常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第五,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投资者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激活系统2的能力。这包括定期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投资决策,识别和改正偏差,以及培养对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习惯。 通过学习卡尼曼的投资理念,投资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自身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从而做出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投资决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投资回报,也有助于培养更加稳健和成熟的投资心态。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

2024-04-23 09:30:33

行情持续回暖,你是不是中了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近期市场逐渐回暖,部分基民朋友开始对权益市场抱有“金三银四”的期待,也有部分基民朋友在考虑如何在回本后止盈。无论是哪一类基民,都不妨先来做个小调查。 问题1:购买基金后,由于市场波动,出现了超预期亏损,你会怎么做? A、再观望看看;B、马上赎回。 问题2:行情开始回暖,基金由扭亏为盈,你会怎么做? A、再观望看看;B、马上赎回。 从实际行为来看,大多数投资者的选择都是在亏损的时候保持观望,而在回本盈利的时候马上赎回。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地受最初所获得的信息影响,倾向于把最近的持有成本作为投资的“锚”。 在行为经济学中,关于这个现象有一个专门的名词“锚定效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做出决策或判断时,往往会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个点上以至产生认知的偏差。 锚定心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不确定性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认知还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何快速地理解新的事物?就是将不确定性的事物与一个特殊的事物或数值挂钩。 卡尼曼在1974年做了一个实验:他把高中生分成A、B两组,让他们在5秒内估算一个乘法算式的值: A 组:看到的是 1x2x3x4x5x6x7x8=? B 组:看到的是 8x7x6x5x4x3x2x1=?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算式,结果也一样——40320。然而这个实验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对,而是研究学生们估算值的差异,A组学生估算值的中位数是512,B组学生估算值的中位数是2250,差距足足有4倍。 同样的例子也会在投资领域被屡屡提起。比如,投资者往往会赋予上证指数3000点以特殊的意义,甚至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楚河汉界”。但其实上证指数3000点并没有特殊的意义,不同的投资者买入成本、买入时间、买入点位不同,这个点位对不同投资者的意义不能一以概之。 指数之外,哪些市场信号值得关注? 锚定原理揭示了一种投资误区,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本身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是无数思想博弈的有机体,期望用一个简单的指标进行投资决策就会脱离现实。相比于指数点位,不妨让我们更关注近期客观的政策与数据,也许会更离市场更近一些。 第一,看政策。 自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先后落地,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看估值。 当前市场正处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不高、估值水平低位的状态,股债收益差近期再次进入负两倍标准差附近,这意味着股债反映的基本面预期处在较低水平,从长期看,目前权益市场投资具有较高的投资胜率。 图:股债收益差历年变化 数据来源:Wind,2011.1.1-2024.2.27 第三,看情绪。 从权益基金发行数据来看,市场整体情绪依然偏弱,相比于2021年的发行大年热度降低。虽然短期新发基金遇冷,但我们依然对于国家经济和资本市场充满信心,相信情绪的钟摆总会从一端到另一端。 图:权益类基金近三年发行规模趋势图 数据来源:Wind,2021.1.1-2024.2.27,权益类基金为Wind分类下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平衡混合型。 避免锚定效应、穿越周期的秘方是什么? 在经历了长达几年的市场低迷期,投资者们很容易对于负面信息反应过度,而忽略了上述那些正面、积极、客观的信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度悲观”。那么如何才能在投资中避免被“情绪裹挟”呢? 首先,保持理性和合理预期。 买卖的前提不应该建立在情绪和本能之上。投资中,短期的盈利与亏损都具有很大偶然性,长期的概率则具有一定必然性。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前,投资者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完全可能扭亏为盈,最重要的是做好概率体系上的应对。很多投资者对短期预期太高,容易造成追高和频繁买卖。比如短期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了亏损,很可能会心态失衡,进而造成动作变形或者打乱投资节奏,再如在市场向上的趋势中过早离场而错失了未来长期的潜在机会。 其次,长期持有、保持在场。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曾做过数据测算,如果投资者错过市场单日涨幅最高的10个工作日,投资宽基指数的收益将由正转负,投资偏股基金指数的收益相比长期持有也将大幅降低。对于投资者而言,“买在低位、卖在高位”无疑是最理想的投资模式,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真正能够做到精准择时。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五年仅有0.35%的投资者成功实现了低买高卖,即在上证指数低于2987.93点时买入、在3362.65点卖出,精准择时知易行难。(数据来源:《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 市场如同钟摆,永远会在短暂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希望每一位在3000点上下犹豫迷茫的投资者,离理性近一些,离情绪远一些。 不轻易离场也许就是实现收益更容易的方式。

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

2024-04-10 23:10:45

心理会计体系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投资?

企业都会采用会计体系来追踪、划分和归类资金流,人们则使用一种心理会计体系。人类的大脑所运用的心理会计体系,就像一个文件柜,每个决策、行动和结果都放在单独的文件夹里,里面包括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及收益。 心理预算注重成本与收益相匹配 心理会计所采用的划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你的决策。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为了买一栋房子,A夫妇已经攒了50000美元,将钱存入年利息只有3%的储蓄账户中,他们希望五年后能够买下这栋房子。与此同时,他们向银行申请了3年期的年利息7%的汽车贷款,贷款15000美元去购买一辆车。 这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情形。人们把钱存入储蓄账户,获得了较低的利息,却以较高的利息进行贷款用于其他消费,结果其实是不划算的。 这个案例表明,虽然金钱本身没有标签,但是人们会自己给不同的钱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A夫妇就把他们放入储蓄账户的钱贴上了“购房专用”的标签并放入一个心理账户里,而把贷款买车放入另一个心理账户。如果他们把“买车”心理账户和“买房”心理账户混在一起进行安排,或许可以增加他们的财富,但是A夫妇还是没有这样做。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礼品卡的研究发现,人们用礼品卡购买好玩东西的频次高于用现金购买同类商品。人们倾向于把礼品卡的钱记在好玩商品的心理账户上,所以用它来购买好玩的东西。 人们会用财务预算来追踪和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脑也会用心理预算将每笔心理账户的消费收益与成本联系起来,将情绪上的痛苦和喜悦匹配对应起来。 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到期即付”的支付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购买活动的收益与成本紧密连在一起。 通过对购买耐用品和对旅行费用的付款方式的研究发现,如果商品或服务很快会被消费完,人们就会表现出厌恶负债。人们偏向于将支付期限的长短与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时间相匹配,所以贷款购买房子、汽车、家电这类耐用品的做法比较常见,因为这些物品使用期限比较长。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以长期负债方式为那些已经消费过的商品付款,因此滞后支付旅行费用的方式并不受欢迎,因为它产生了长期成本与短期收益。 沉没成本效应 在实际生活和投资中,当人们在为将来做决策时,总是习惯性地考虑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的成本,这种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可以定义为“一旦为某项投资付出了金钱、时间和努力,人们就会倾向于继续做下去的现象。” 沉没成本有两个重要因素:大小和时间。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人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篮球赛入场票,票价40美元,但比赛当天,一场暴风雪袭击了当地,会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会减少他们观看篮球赛时的快乐。这里我们注意到,如果球赛门票是他们花钱买的,这家人会更可能去观看比赛。如果球赛门票是免费获得的,他们就有更大可能不去观看。 这是因为,在考虑去还是不去的问题时,人们会将沉没成本计算在内。如果他们不去看比赛,他们就不得不关闭心理账户,承认损失,失去本该得到的乐趣,为了能避免这种损失带来的痛苦,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而如果门票是免费获得的,那么关闭心理账户不会有任何的收益或亏损。 这个例子说明,沉没成本的大小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门票的成本(40美元还是0美元)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了沉没成本,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一家人计划下周去看篮球赛,但是比赛当天下起了暴风雪,何时买的入场票也会影响他们的决定。如果是昨天买的入场票而不是半年前买的,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没有收益而关闭心理账户的痛苦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 心理会计与投资的关系 投资者倾向于为每一笔投资设置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将每项投资单独处理,却忽视了他们之间的互动,这种心理过程会在许多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心理会计会进一步加剧处置效应,因为投资者不想承受懊悔的痛苦,所以不愿意卖出亏损的股票。因此出售亏损股票,关闭心理账户,会激发懊悔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股票变成了沉没成本,浪费在亏损股票上的沉没成本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会逐渐消失。与较早时间卖出亏损股票相比,投资者后来对卖出亏损股票的懊悔心理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当投资者决定出售亏损股票时,他们可能倾向于在同一天卖出多只亏损的股票。投资者可能将这些亏损股票一起卖出以一次性录入亏损,这就将懊悔的情绪限制在一个时间段里,而不让懊悔出现多次。换句话说,为了最小化懊悔心理,人们可以将这些单独的亏损股票心理账户归拢起来,将其一起关闭。 但是对于盈利的股票,投资者一般会分几天来完成出售盈利股票的行为,以延长这种愉快的感觉。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次享受盈利的快乐,来使自己的幸福感达到最大化。 那些能够在更宽阔的框架里审视自己投资的人会在其他行为问题方面减少困惑。狭隘的视野可能加剧处置效应并导致分散化投资不足。能够展现出更宽阔的框架的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程度也更合理。 心理会计的狭隘可以解释,为何人们通常会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股市的风险比劳动收入、比房产的风险看上去大得多。 心理会计过程导致了人们孤立地考虑自己的各项投资,人们不会留意分散化或者投资间互动而产生的收益或成本。心理会计会放大懊悔心理引发的处理效应,当这种情况很突出时,过去的盈利股就会被低估,而亏损股会被高估。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东方红资管

2024-02-27 14:37:02

投资就像滚元宵 “好面皮+好馅料”才是好元宵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元宵的节日,传统的元宵都是滚出来的,先加足馅料,然后通过不断地滚动,让其黏上糯米粉,具体做多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其实,做投资和做元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配比会有不同的风味,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最重要。 面皮+馅料 好的配比有好的口味 如果把元宵的配比看做资产配置,那么元宵的面皮相当于固收产品,馅料相当于权益产品。面皮是基础,投资组合中固收部分努力提供基础的收益。馅料相当于权益部分,投资组合中权益部分提供增加获得收益的可能。这就好比元宵,有了好面皮,再加好馅料,增加元宵丰富的口感,让你获取美食的超额回报,两者的比例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调整。 实际上,这就是投资中的资产配置。“配置”更像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局限于不同资产之间,还存在于不同投资策略之间,甚至同类资产的不同风格之间。通俗来说,资产配置就是不要把资金“单押”在某一类资产上。 举个简单的股债配置的例子: Wind数据显示,2005年-2023年的19年间,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243.11%,中证全债指数的收益率为137.92%。从结果上看,股市的收益更好,但期间波动也更大,回撤也更多。在上述期间,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5.71%,最大回撤为-72.30%,中证全债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1.54%,最大回撤为-4.28%。 如果采用股债组合配置策略,比如按照股债3:7、5:5和7:3的不同比例配置,就会发现,通过组合配置,能够实现降低波动提升收益的理想效果。 我们假设70%的资产配置低风险的债券、30%的资产配置高风险的股票,19年下来,收益率相比于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更高了,而组合波动率则降低了;同样,股债5:5配比、股债7:3配比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提出,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中的免费午餐。确实,通过配置相关度低的资产,能够显著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性价比。 根据需求做出不同的口味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犹如每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不同。不同需求,做出不同口味的元宵,就好比随着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中权益和固收占总资产比例也要随之变化。 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由于还有较长的工作时间,收入大概率具有较好的上升空间。这个时候年轻投资者身体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医疗消费较少。收入增长,支出不多,这类投资者比较适合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较长的权益类基金。因为这时候你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也有较长期的资金可以调配。权益类基金虽然波动大,但是长期来看获取不错收益的概率更高。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整体向上的环境下,长期不会太差。所以,对于依然单身,发展潜力无限的你来说,长期重仓权益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记住,最重要的是坚持长期持有。 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收入相比刚毕业的起薪有了一定提升,在除去生活开销外,能有一定的现金流富余可以进行投资。在资产配置上,这类投资者可以选择“权益+固收”的组合策略。一方面,通过长期投资权益市场在承受更高风险的同时也有机会享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固收投资可以增强整体资产组合的稳健性。 临近退休的投资者,更应该把安全作为首选。作为一名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士,未来现金流收入的降低,风险承受能力降低,日常消费尤其是医疗支出不断增加。此时,理财最重要的是稳健,然后才是考虑资产的增值。 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接近或已经退休的人士无需感到无所适从,这部分投资者可以增加固收产品的配置,适度降低投资的波动,在更稳健的投资策略下,进行长期投资。 龙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为我们的投资增加了几分甜度。投资者切忌不要因为市场短期加速上涨,就盲目追涨杀跌,而是要考虑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等进行客观分析,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选择: 第一,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通过风险能力测试,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然后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 第二,了解投资的期限,选择合适的产品。因为权益市场短期波动较为剧烈,短期投资的资金更适合投资固收类产品,而长期投资资金,可以适度选择权益产品。 第三,了解投资的产品风险属性。以基金为例,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权益市场,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市,整体波动较低,预期收益相对较低,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更适合。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来源:东方红资管

2024-02-23 09:02:02

加载更多 加载完毕

加载中...